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县情概况 >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时间:2024-08-15 08:31      来源: 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气候特点:黎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一般比较凉爽。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1.1℃,最热月为7月份(历年平均23.8℃),最冷月为1月份(历年平均-3.6℃);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0.2℃(2005年6月22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2℃(2002年12月26日)。气温的全县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等温线的走向与等高线的走向基本一致,最暖的地方为清泉、漳河沿岸,最冷为樟树垴。

  2、降水量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510mm,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高年930.5mm,最少年仅有313.8mm。年内分布亦不均,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占到全年降水的72.5%以上,日最大降水量127.9mm(2001年7月27日)。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为: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也随之增大,山区比平川年降水量偏多100mm左右。

  3、其它气象要素 历年平均无霜期196天左右,最多风向为东北风(NE),最大积雪深度28cm,最大冻土深度66cm,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185.9时。

  4、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是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群众中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春旱几乎年年都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较为严重的春旱平均一年半一次,伏旱平均二年半一次,其次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冰雹、倒春寒、大风等。

  地形地貌: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东翼中南段,属黄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系复杂的山脉盘结而成。纵观全县,四面环山,中间低凹,山多川少,地形复杂,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县境内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的全榆洼顶,海拔为2020米;最低的黄崖洞镇清泉村清漳河谷地,海拔为622米;县城海拔为750米;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全县山区约占总面积的58%,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1%,平川约占总面积的11%。

    (1)山地地貌:分布我县西北部,海拔1212--1560米,相对高差在10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石英砂构成。山岭顶部及缓坡上覆盖着深浅不均的黄土。该区山峰突起,地形险要,雄伟壮观。黎城县较著名的大山有76座,县境东部有东大寨脑、大雨槐脑、马鞍山等18座,以东大寨脑为最高,海拔1,360米;南部有瓜皮岭、洪山、桃儿山、东向峧等4座,以东向峧为最高,海拔1273.5米;西部有全榆洼顶、马尔背、广志山等20座,以全榆洼顶为最高;北部有黄岩脑、牛王盘、板山等34座,以黄岩脑为最高,海拔2008.5米。境内诸山,均属太行山的余支。

    (2)丘陵地貌:主要为边山残存的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分布于山地和山间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560--970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丘陵区黄土覆盖深厚,坡度较大,森林覆盖较差,故侵蚀严重,沟壑交错,梁峁纵横。

    (3)河谷平原地貌:分布于西井、黄崖洞以及上遥、西仵、程家山等乡(镇)的河谷地带。海拔560--770米。由于河谷狭长坡度大,三级阶地和洪积扇发育不好,一级阶地分布较为普遍,是河谷地貌的主要单元。

    水资源: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9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3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327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0.7718亿立方米。

    (1)地表水 :黎城县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0条,主要特点是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全部属海河流域。

    境内分浊漳河流域和清漳河流域,属于清漳河流域的有清漳河、东崖底河、南委泉河、西井河、柏官庄河等4条,流域面积539.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9%;属于浊漳河流域的有浊漳河、平头河、原庄河、小东河等4条,流域面积561.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1%。浊漳河是黎城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39.6千米。

  全县现有小(1)型水库为5座,塔坡水库、阳南河水库、长畛背水库、段家庄水库和申王河水库,总库容611.25万立方米。

  沿浊漳河兴修的勇进、漳北、漳南三大灌渠,可浇灌14万亩良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我县农村基本形成了人均一亩水浇地的发展基础。

  (2)地下水 :黎城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1492亿立方米。由于盆地覆盖层比较厚,灌溉和降雨有足够的补给源,可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

  矿产资源:黎城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仅矿产储量(资源量)有一定规模,而且矿种也较多。截至目前,已发现矿产21种,其中通过地质勘查获得探明资源储量(资源量)的矿产有:煤、铁矿、石灰岩、石膏、白云岩、石英岩、钾矿、磷矿、花岗岩,共9种。

    1、煤

    主要分布在县城南部停河铺、黎侯镇至西仵一带,总储量为2亿吨左右,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2、铁矿

  主要为“鞍山式”铁矿床,分布于本县北西部,北至方向岭,往西南经小寨、北陌、赵姑、赤峪、彭庄、北桑鲁、南桑鲁、北委泉、南委泉至牛居、南至古寺头,约110平方公里范围内。截至目前,共有查明资源储量9023.98万吨。截止2023年底全县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484.32万吨。远景预估资源储量1.5亿吨以上。

  3、石灰岩

    主要分布县城东部,北起黄崖洞镇四方山往南经蚂蚁蛟、东骆驼、西骆驼、曹庄、洪井镇、东阳关镇、程家山镇至潞城边界。石灰岩分布范围较广。截至目前,全县查明资源储量1500万吨。远景预估资源储量15亿吨以上。

    4、石膏

    主要分布于黎城县东南部黎候镇、程家山镇、西仵镇,县城西南与襄垣交界处也有少量公布。全县查明资源量10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30万吨,远景预估储量达3000万吨。

    5、白云岩

    主要分布于晋获大断裂以东和上遥、平头至南委泉以南。含矿地层分布范围广,含矿层位多。潜在资源量巨大,开采的白云岩主要用做冶炼金属镁的原料、冶炼熔剂及玻璃配料。全县查明熔剂用白云岩资源量4682万吨,冶镁白云岩资源量6亿吨。远景预估储量达15亿吨。

    6、石英岩(硅石)

    主要分布于上遥、平头至西井连家河一带,含矿地层厚度大,含矿层位多,储量大,硅石质量好。全县查明资源量为5200万吨,远景预估资源量为10亿吨。

    7、钾矿

    分布于县城西部,南起柏峪、上遥、石板、南寨山、大井盘往北至左权申家蛟以北,延伸60公里以上。全县共查明资源储量14138万吨,远景预估资源量为10亿吨以上。

    8、磷矿

    分布于黄崖洞镇西头村一带,为变质磷矿床,全县共查明磷矿资源量314万吨,伴生矿产磁铁矿石40万吨,钛铁矿石10万吨,P₂O₅一般为2%左右,选矿后可达29.00—30.50%该矿属低品位磷矿石,但由于有伴生矿产可综合利用,也相应提高它的开发利用价值。

    9、花岗石

    主要分布于县城北西部太古界变质岩带内,南委泉—东崖底一带,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辉长—辉绿岩。全县共查明花岗石资源储量695万立方米,远景预估资源量为1500万立方米。

    此外,还有许多矿产,如铬铁矿、紫砂岩、石棉、红石板、矿泉水等,但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未发现有大的矿体,目前尚未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