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太行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是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我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主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县在旅游工作上有了新举措、做出了新成绩:
一、扶起品牌龙头。明确黄崖洞景区旅游发展龙头,不断强化吸引和示范作用,扎实推进黄崖洞景区5A提升建设。重点实施了中太行山旅游景区(黄崖洞)5A提升“入口景区建设项目”,中太行山旅游景区(黄崖洞)5A提升“善陀”景区建设项目,中太行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陈列布展等8个项目,目前各个项目正按规划扎实推进。
二、坚持科学规划。围绕我县旅游实际情况,做好科学规划。一是大规划。聘请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和北京绿维创景文旅集团,完成了中太行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黎城全域旅游和黄崖洞景区5A创建规划;二是小规划。各产业聚集区、各重点项目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详细规划,做到符合实际,科学有序。尤其是房车露营地项目,中太行山聚集区沙盘项目,四方山窑洞宾馆项目等,规划设计都从黎城民俗,外围环境等加以改进,全面突破。
三、持续宣传招商。今年以来,文旅局一方面成立了“对您说唱中太行”宣传小分队,举办活动5场:3月20日北京天海飞行集团总经理张怡泉带队来黎进行了实地考察,达成初步意向;3月28日,举办“对您说唱中太行”系列活动;3月29日,赴河北邯郸进行宣传推介,4月在洗耳河、金鸡寨景区成功举办第三届“迎春花”节;5月19日在洗耳河景区举办以“走进洗耳河,唱响中太行”的中国旅游日活动。另一方面重视新媒体宣传,黎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共发布信息150余条,今日头条平台发布20余条。基本形成了系统说旅游,全社会参与说旅游的良好氛围。
四、抓文化强灵魂。发挥我们“三遗”汇集之优势,深度挖掘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游深度融合大发展,为旅游发展注入活力、注入灵魂。依托中太行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这个大舞台,活化我们的文物——我们有西周古墓、黄崖洞兵工厂、城隍庙等大量文物,要让我们的文物活化,变成旅游产品、产业;活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西伯戡黎、许由洗耳、彭祖文化、神农尝百草等优秀文化及典故,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变成文艺,让文化文艺化;活化我们的文艺——深入挖掘保护,传承上党落子、小花戏等黎城本土优秀文化,将其融入大旅游开发中,将文艺产品化;活化我们的非遗产品——黎侯虎、脸谱、手工剪纸等非遗产品,批量生产,进景区,形成产业,将非遗产品品牌化;活化我们的旅游产品——加入文创元素、创意化研发兵工系列产品、清逸养生产品等旅游产品,让我们的旅游产品市场化。
五、完善机制强管理。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创优文旅营商环境。
1、黎城县文化和旅游局于3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黎城文化、旅游工作管理进入新阶段,实现了文旅职能大转变、文旅业务大整合、文旅效能大提升。
2、文化馆制定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方案,按实施方案要求稳步推进。
3、图书馆成立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领导小组,并将法人治理对到馆读者进行宣传,积极吸取各界人士,不同年龄段进入理事会,进行监督和建议;完成实施方案等。
六、多种手段强产业。
1、大力发展旅游景点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使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把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化、系列化、品牌化。
2、加大现代科技引入。只有产品不行,需要先进的宣传促销理念来推广、来营销、来认识。
3、注重研发。黎城自古以来,就有黎侯虎、刺绣、根雕等特色手工艺品,虽是民俗,但需提升品味、提高档次、提升种类,才能与当代旅游发展相适应。
4、加大保护,坚持“边开发边保护”的原则,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开发适应新时代的产品,突破创新。
七、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对房车露营地等十大项目进行精准调研、科学研判,成立“项目跟进组”,采用“项目跟进督查制度”,每个项目建立一个领导组、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小分队跟进,全方位服务、跟进,全面促使项目进度,狠抓落实,不断推动项目落地。
八、推动产业融合、部门联动。推动以文化旅游的合并、融合,促进农、林、水利、体育、乡村振兴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使文旅产业不断迈向新台阶。
1、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省级旅游示范村建设。
2、发展红色旅游示范村。以孔家峧等为典型,推出一批红色示范村。
3、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以烟子村为示范,推出一批特色村。
4、发展一批推进旅游村。以后峧村为示范村,推出卜牛、洗耳河、宽嶂等地发展。
5、发展一批教育基地。以峧口村为示范,以典型事例为特色推动教育基地发展。
6、发展矿山研发旅游。以县粉末冶金为示范,推进矿山精神融合发展。
部门负责人:张建斌
黎城县文旅局
2019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