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办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4-52673
发文字号黎政办发〔2024〕18号 发文时间2024-12-23
发文机关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行动方案
标题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城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24-12-23

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城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黎城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黎城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建设行动方案


为实现县城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城带乡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尊重规律、防范风险的原则。按照修编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加快推进实施既定的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工程,谋划城乡融合的特色项目。

到2026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产业基础明显增强,资源环境承载显著提升,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实现就近就业安家,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到2028年,基本建成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促进城镇体系完善、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二、工作重点

(一)提升县城首位度带动城镇化

1.持续优化县城国土空间布局。抢抓我县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城市更新试点县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县城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北部文教卫生公共服务区、中部居民生活区、南部焦化产业集聚区和高铁经济带的城市功能布局。持续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文体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一批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正街文创园、城西路惠民日杂市场按既定时间启动运营。(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黎侯镇等)

2.实施“三大”绿化工程。推进惠泽园、龙悦府、汉唐苑等新建小区高品质的小区绿化环境示范工程;2025年9月前,提升国道和农村公路生态廊道完善工程,推动广通路、教育街绿地提质升档改造;2026年5月前,完成塔坡水库、城南河沟谷地区的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工程,构建绿地休闲一体化的绿地休闲环境。

(牵头单位: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黎侯镇等)

3.推进“两大”基础项目建设。完成七里店经济适用房、集贤苑经济适用房、县中医院搬迁、钢铁焦化卫生防护距离搬迁安置、仵桥社区小学和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保障项目建设。2026年10月底,完成古城大街、桥南路、广通路、南环路、冯媛路、城东路(七里店至停河铺段)延伸及古城大街、广北路、广通路及城东路(七里店至停河铺段)的交通基础设施提质改造。(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黎侯镇等)

4.开展城乡环境治理行动。持续全面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两违”治理、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等专项行动,巩固“三无”小区“清零”成果,规范物业管理行为。(牵头单位:各镇;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等)

5.建设“两大”农贸市场。完成旧电器厂农贸市场和广北路农贸市场的建设,满足市民日常生活购物需求,拓展农村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途径。(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

6.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政府集资楼小区、火车站家属楼、二轻局小区、西关小区、地税局小区、黎苑小区、煤运小区等七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黎侯镇等)

7.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我县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水质提升为突破口。开展区域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等)

8.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能力。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大力度抓好“规建管控”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6年5月底实现信息设施全程连接、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网覆盖、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数字经济全面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各镇等)

9.构建“南北”两大商业圈。依托黎侯古城商业步行街和正街文创园,大力发展特色商业街区,着力打造黎城“烟火气”“夜经济”聚集地,持续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配合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黎侯镇等)

10.全力提升便民保障服务水平。2025年10月底,计划完成供热增容建设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作;2025年12月前,完成城乡客运站、老汽车站停车场和充电桩建设项目;强化自来水保供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打击非法取用地下水违法行为;加快推进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提升群众停车服务满意度,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黎侯镇、森众燃气公司、万通供热公司、天海自来水公司等)

11.全力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在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营运的基础上,开通涉县-东崖底一茶棚滩公交线路,开通县城至河北涉县县城直达城际公交;增加城市公交候车亭22个、乡村候车亭134个;2025年建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交停车场,满足车辆充电、保养维修、应急处置等需要。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完善提升工程、城乡物流一体化提升工程,2028年全方位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各镇等)

12.全面提升环卫保洁一体化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环卫管理长效机制,提升环卫工作质量,改进保洁作业模式、引进先进设施设备,2026年计划建成“卫生填埋+焚烧处理”的处置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环卫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等)

(二)提升镇村集聚度支撑城镇化

1.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突出发展具有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西井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建设,推进西井镇行政、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按照《山西省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山西省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全力打造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县级重点专业镇、市级示范专业镇,省级特色专业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大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努力形成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牵头单位:各镇;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天海自来水公司、万通供热公司等)

2.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发展样板。2025年至2028年,充分发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纽带作用,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按照分类定位、差别开发、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观原则,在黄崖洞、太行丹泉小镇等重点景区周边集中打造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区,2028年成功培育黄崖洞镇上、下赤峪,西井镇源泉、石壁底,洪井镇北社、霞庄等一批美丽乡村;完成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创建;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形成联点成线、扩线成面,整体推进、全面创建的良好格局。(牵头单位:西井镇、黄崖洞镇、洪井镇;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

(三)提升乡村美丽度策应城镇化

1.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二期),完成西井、黄崖洞、上遥、西仵、程家山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2025年12月前,完成7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亮化、绿化、旅游公厕建设等工程,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改造配套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115处,供水质量进一步提升;持续完善城乡路网建设,促进城乡路网互联互通。全面推进镇村两级公益性公墓建设。2026年前,加强农村自建房建设管理,杜绝乱占乱建行为。(牵头单位:各镇;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天海自来水公司、万通供热公司等)

2.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年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背街小巷路面硬化提质行动,整治河道沿岸垃圾乱堆乱飞问题,强化传统村落保护,改善村容村貌;综合运用路长制、河长制、林长制等监管措施,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牵头单位:各镇;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

(四)提升产城融合度推进城镇化

1.提标传统产业。2025年底前,改造提升冶炼、铸造、建材等传统产业,完成太行钢铁废钢预处理、青春玻璃熔窑烟气脱硫处理、粉末冶金提标升级等技改项目。服务新兴产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2025年12月前,裕福氢能源工业综合利用项目2号炉、凤凰胶带6条生产线等项目投产达效,着力推动降能耗、提能效、扩产能,实现绿色集约发展。延伸优势产业。2026年10月前,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完成年产1万吨太阳能级高纯硅材料、洋硕3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二期、超白太阳能压延光伏玻璃等项目建设任务。2027年前,推动特种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60万吨装配式管材制造、羰基纳米材料及全球汽车刹车系统供应链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达产达效,实现新兴产业扩规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产业集群。(牵头单位: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等)

2.加快特色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为主的特色专业化物流服务园区,借助自身优势实现区域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区,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力争2026年建成集“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培训、交易、商务、信息处理”七位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基地。加快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和规划建设的长邯聊高铁、黎陵高速、309国道线路改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大以商招商力度,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入黎发展,初步建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全链条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配合单位: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黎侯镇等)

(五)提升产业立体度助力城镇化。

1.完善园区配套建设。持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全要素保障,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依托我县地处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提高我县农产品流通能力,增强优质农产品竞争力。(牵头单位: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洪井镇等)

2.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创建。积极培育特色专业镇。打造“黎侯虎非遗制作专业镇”、“洪井镇玉米制种专业镇”、“东阳关镇老核桃加工专业镇”、“上遥镇大青羊种质专业镇”、“程家山镇有机旱作小米加工专业镇”、“黄崖洞镇红色旅游专业镇”等6个县级重点专业镇。建设高粱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利益联结形式,发展1000亩的高梁种植优势特色农业。延伸旱鸭养殖产业链,持续做好百万旱鸭、黎城大青羊等优质畜禽扩群繁育,推动连盛鸭产业综合加工建成投产,积极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业一标杆、一业一链条”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挥数字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农作物托管面积,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因村施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各镇;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等)

3.推进特色旅游提档升级。2025年至2026年,以壶山旅游度假区、太行丹泉小镇等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黎侯温泉大酒店星级化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太行人家、太行山居、精品民宿,改善住宿体验,强化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休闲街区建设,以黎侯古城为主体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增加夜游服务。强化古镇、古村、古建等的吸引能力,挖掘保护一批古村落,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增加过夜游客量,创新消费场景,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黎侯镇、西井镇、黄崖洞镇等)

4.推进红色资源集聚保护建设。2025年至2026年,以黄崖洞景区、小寨冀南银行旧址为中心,引领全域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红色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开发力度,开发保护霞庄抗大分校旧址、南委泉第一届群英会旧址等;依托黄崖洞景区的龙头作用,统一规划红色旅游景点,将小寨冀南银行旧址、北方局高干会议旧址、抗战三周年纪念塔、霞庄抗大分校、广志山后方医院旧址等红色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挥集聚效应。(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西井镇、黄崖洞镇等)

5.完善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2025年至2026年,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主线,统筹推进旅游公路主体、慢行、景观、服务和信息五大系统建设,继续完善沿线的观景台、停车场及特色景观、标识标牌、绿植绿化、慢行道路等服务设施。加快客运站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内部装修和标准化改造。2025年至2026年,率先将西井至板山21公里公路打造为精品路段,为沿线旅游业及富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推进旅游镇、村建设,让旅游产业服务乡村、服务百姓。(牵头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县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西井镇、黄崖洞镇等)

(六)提升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满意度

1.全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注重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就业,不断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发展托育事业,2025前,建设一所高标准托育所。用好用活兴邦教育基金,完善目标责任、培训管理、督导评估、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打造高素质、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等)

2.全力提升养老服务需求。落实城镇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政策、城镇老旧小区配置养老服务设施政策以及存量国有资产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政策。西关社区先行先试,逐年推进,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幸福工程,满足“十五分钟圈”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护、日间照料、老年餐厅、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和上门服务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各镇等)

3.全力建设健康黎城。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中医院项目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县中医院专科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力量。持续不断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重点围绕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把预防、用药、救治等服务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降低重症风险。(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单位:县医疗集团、各镇等)

4.全力促进就业增收。持续用好“就业零工市场”平台,拓宽劳动力就近就业、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做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拓展新经济、新业态就业空间,完成乡村e镇建设。依托乡村e镇提供农产品直播带货、网络营销、手工艺制作等就业岗位;依托文旅康养产业,拓宽餐饮住宿、文艺展演等服务业就业渠道;依托种业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化、专业化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牵头单位: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工信和科技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镇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各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科学把握县城建设时序,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统筹推进工作方案的实施,切实推动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地见效,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二)做好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解读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推动政府、社会、群众同心同向行动,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正能量,总结提炼宣传报道典型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加强综合协调。各镇、各部门要把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及时对上的请示汇报,对下的沟通协调,依法依规推进建设,尊重群众合理诉求,千方百计谋求县城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城内城乡融合发展。


解读: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城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