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20-21093 | |
发文字号:黎政办发〔2020〕44号 | 发文时间:2020-10-28 |
发文机关: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 |
标题: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黎城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的通知 |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20-10-28 |
各乡镇(中心),各有关单位:
《黎城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黎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19日
黎城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晋教基〔2020〕19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全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黎城古称黎侯国,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是晋冀豫“三省通衢”之地,国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辖5镇4乡1中心227个村(居),总人口16.47万,其中农业人口13万。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7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85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81所,其中小学70所(完全小学32所、教学点38个),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6所、单办初中2所、民办初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563人,其中小学9813人,初中5750人。寄宿生4155人,其中小学1377人,初中2778人;100人及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54所,其中小学53所,学生1426人,初中1所,学生80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编教职工1203人,专任教师1101人,其中小学教职工746人,专任教师647人,初中教职工457人,专任教师454人。
2.现状分析
以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情况为例:小学一年级新生1597人,县城小学1005人,其中有固定住址的学生552人,租住的学生453人;初一年级学生1914人,县城1408人(乡镇籍学生大部分可住宿)。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县城学校学生明显大于乡镇学校学生,大量学生涌向县城,导致乡镇学校教学资源严重闲置,县城教育资源严重紧张,且这种现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乡镇居民到县城及其周边区域购房或租房,使县城及其周边居民逐年上涨;另一原因是乡镇学生家长教育意识增强,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从学前就开始便选择让孩子到县城学校就读,导致了县城学校教学资源出现供求缺口。
二、布局优化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
(一)义务教育学校数
至2022年,保留义务教育学校71所,新建初中1所,小学1所,撤销完全中学(一中)初中部和11个教学点。具体为:
保留农村教学点27个,小学33所(其中县城小学6所,含在建古城小学1所),九年制学校6所,单办初中4所(含民办初中1所、新建古城中学1所),特校1所;撤销黎城一中初中部。
保留寄宿制学校29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8所(乡镇17所、县城1所),寄宿制初中10所(乡镇6所、县城4所),特校1所。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全县小学30% ,初中全部为寄宿制学校。
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学校数
所在地 |
教学点(个) |
小学(所) |
九年制(所) |
初中(所) |
特校(所) |
合计 |
合计 |
27 |
33 |
6 |
4 |
1 |
71 |
县城 |
|
6 |
1 |
3 |
|
10 |
黄崖洞镇 |
2 |
5 |
1 |
|
|
8 |
西井镇 |
7 |
5 |
1 |
1 |
|
14 |
洪井乡 |
2 |
2 |
|
|
|
4 |
停河铺乡 |
1 |
3 |
|
|
|
4 |
东阳关镇 |
3 |
3 |
1 |
|
|
7 |
黎侯镇 |
5 |
4 |
|
|
1 |
10 |
西仵乡 |
1 |
1 |
|
|
|
2 |
程家山乡 |
2 |
1 |
1 |
|
|
4 |
上遥镇 |
4 |
3 |
1 |
|
|
8 |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具体情况见附件)
(二)年度工作计划
1.第一阶段。2020—2021年,撤并后贾岭小学、柏官庄小学、宋家庄小学、火巷道小学、西下庄小学、下桂花小学6个教学点,东关寄宿制小学投入使用;撤销小寨小学、上河小学、下黄堂小学、岩井小学、上遥小学、路堡小学6所小学寄宿制性质;调整南委泉中学、东阳关中学、路堡中学为九年制学校,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资源;撤销黎城一中初中部,古城中学投入使用。
2.第二阶段。2021—2022年,撤并岩头岭小学、东水洋小学、河西小学、辛村小学、石壁底小学5个教学点;古城小学投入使用。
三、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2年,保留29所寄宿制学校,其中乡镇24所,县城5所(含东关寄宿制小学)。全部寄宿制中小学都要达到功能齐备、办学条件标准化。配备标准的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澡堂等设施,配备必要的管理、服务、安保人员,并逐步为学校配备校医和心理健康教师。
二是加快县城新建学校建设。加强管理和督查,确保古城中学2021年9月投入使用;加快古城小学工程建设进度,保证2020年主体完工。科学筹划,严密实施,确保一中初中部撤销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常识、安全用电、预防火灾和应急疏散等方面的教育演练。科学管理学生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有益于健康成长的校园活动,有效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编办、人社、住建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黎城县中小学布局优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明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强化宣传协调、督促检查等重点工作,确保规划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支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在新增财力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调整后保留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合理安排,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校舍,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精心实施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均衡推进。保留的中小学要认真做好校园内部规划,一次性科学规划到位后,不得随意改变,逐年分步实施。中小学校建设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依法实行各项有关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四)落实责任,稳步推进。上下联动,落实责任,切实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妥善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大力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确保农村学校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