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5-26459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5-04-26 |
发文机关:县人民政府 | 主题词: |
标题:黎城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15-04-26 |
黎城县统计局
(2015年4月10日)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狠抓经济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求进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1042人,比上年末增加505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730人,人口出生率10.76‰;死亡人口1225人,死亡率7.62‰;自然增长率3.14‰。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662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30万元,增长9.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8.9%;第二产业增加值167854万元,增长1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5.8%;第三产业增加值165894万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780元。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6764万元,增长4.83%;公共财政收入16965万元,增长5.45%,其中,税收收入13797万元,增长13.7%。从税收的构成分,国税收入15967万元,增长9.33%;地税收入17629万元,增长6.79%,财政部门收入3168万元,下降19.9%。地方公共财政支出86379万元,增长0.1%。其中科技、医疗、节能环保、教育、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增长45.2%、25.1%、147.5%、7.03%、4.48%,农林水事务和文化体育支出分别下降35.49%、13.85%。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53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0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3%。
二、农 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5243.7公顷,比上年减少963.5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3.5公顷,比上年减少52.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40.5公顷,比上年减少183.1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5408.84吨,比上年减少0.60%,其中夏粮5957吨,减产28.12%;秋粮69451.84吨,减产3.48%,其中:玉米64272.18吨,减产3.0%;油料产量158.3吨,减产26.54%;蔬菜产量10982.2吨,增收46.94%。
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5352.54吨,减少16%;禽蛋产量4288吨,减少11.5%;奶产量1300吨,增长48.11%。
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2707公顷,增长23%。全年木材产量547立方米,增长28 %。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28万亩,机械播种面积26万亩,机械收获面积6.2万亩,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750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773.9万元,增长20.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161.3万元,下降43.1%,重工业增加值158612.7万元,增长20.9%。产品销售率达98.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7919.4万元,比上年下降27.1%;实现利税1688.7万元,下降83.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3939.3万元,比上年增长90.8%。其中竣工产值622.2万元。全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00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622.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029万元,增长20.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245019万元,增长202.6%;民间投资207080万元,下降3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9875万元,下降4.9%;第二产业投资11306万元,下降22.4%;第三产业投资319848万元,增长56.3%。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415187万元,增长17.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37271万元,下降20.6%;其他费用投资28571万元。
全年全县施工项目个数7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6个,新增固定资产321749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930万元,下降50.7%。商品房施工面积138548平方米。
五、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043万元,增长11.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2082.8万元,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60.4元,增长12.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4年末,长邯高速公路黎城境内段26.043公里,国道309线黎城境内段43.091公里,国道207线黎城境内段52.867公里。县、乡、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020.905公里,其中:县道105.481公里,乡道433.877公里,村道481.847公里。全县完成了东阳关东山沟6个村的通公交车、路堡大桥拆除重建工程、开通了县广场到黎侯古城免费公交。全县拥有农村客车44辆,从业人员91人,1666个客(座)位,30条客运线路,9个乡镇通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85.3%,年客运量约240万人次;年末全县共有货车1078辆,吨位14793吨;出租汽车70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8%,电信业务总量(含移动、联通、电信)6891万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792户,比上年下降3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4647户,比上年增长5.7%;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达18193户,比上年增长18.4%。
全年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7处,共接待游客214.3万人次,增长13.5%;旅游综合收入23.49亿元,同比增长25.5%。
七、金 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3156万元,比年初增长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22780万元,比年初增长13.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187万元,比年初增长15.3%,其中短期贷款132752万元,比年初增长2.3%,中长期贷款60128万元,比年初增长57.4%。
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07370万元,比年初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179279万元,比年初增长15.0%。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2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749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47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797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436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361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91所,增加2所,在校园幼儿4718,减少317人;小学101所,减少4所,在校生11476人,减少302人;普通初中8所,与去年持平,在校生6669人,减少316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909人,减少1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45人,减少108人;高中升学二B以上480人,其中一B154人,专科+2C及其他408人。
全年全县申报山西省科技创新攻关计划、火炬计划各一项,山西省农村技术集团承包计划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5项,成果推广2项。申报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一家。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职务发明5项。全县全年获长治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山西省农村技术集团承包奖2项,长治市农村技术集团承包奖2项。
全年检定计量器具853台件(次)。为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换发代码证书378家,年鉴239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5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博馆1个。全年开展送戏下乡20场次,公益电影放映3012场次,观众累计达30多万人次;新编上党落子历史剧《上党冯太后》在长治市成功展演;向群众散发《黎城县图书馆免费开放》宣传单3000余份,整理古迹线本780册,办理借书证100多个,年接待读者40000余人次;文博馆、上党战役指挥部纪念展厅展陈免费开放300多天,年接待参观人员5万人次;编撰出版《黎城文化研究.赵店专辑》、《神奇古老的白岩寺》; 整理、编撰、出版60多万字,700多个页码,上千张照片汇编了《黎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2606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全部安。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9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学校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合医办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4个,厂矿、个体诊所27个,协和医院1个,村卫生室290个。实有病床位616张(其中编制床位537张),卫生技术人员539人,其中执业医师196人,执业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119人,药剂人员49人,检验人员及其他1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6673人,参合率99.91%。
年内向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竞技人才3人,组织各类体育活动10余次,全民健身大型活动2次,参加人员9000多人次;免费为县农村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城市非劳动力三类人群进行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建并安装了四个乡镇健身广场健身路径和器材16件。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常住地分,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9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8元,增长12.0%。
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3614人,减少133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607人,增加506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490人,增加9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57112,增加1169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501人,减少2601人;生育保险参保10990人,减少1227人;失业保险参保12858人,增加142人;工伤保险参保23000人,减少35人。
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所,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216张,收养人数657人;享受低保救济人数11762人,其中,城镇低保救济人数为2871人,农村低保救济人数为8891人。
十一、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5.34平方公里。年末住房居住面积184.32万平方米,县城居住人口5.5万人,居民人均住房约33.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到18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99%。
年末耕地保有量28.7897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4.3150万亩。本年度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270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20公顷。义务植树34万株。年末实有森林面积60万亩,覆盖率35.6%;自然保护区面积49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9.6%。
年末水库蓄水总量37万立方米,来水量70万立方米。全年总取用水量5485.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8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711.61万立方米。
年末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10.3423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489.37吨,工业烟尘粉尘排放量3963.458吨,全年污水处理量238.45万吨,污泥处理量744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3.2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起,死亡4人。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据为2014年人口抽样推算数。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原有指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更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