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4-20226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4-04-23 |
发文机关:县人民政府 | 主题词: |
标题:黎城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14-04-23 |
黎城县统计局
(2014年4月8日)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27530万元,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29万元,下降7.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055万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33046万元,增长7.3%。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682万元,增长8.2%;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0558万元,增长11.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9044万元,增长8.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1:51.0:39.9调整为8.7:50.7:40.6。人均生产总值20459元,增长9.6%。
就业人数稳定增加。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534人,较上年增加179人;其中在岗职工8470人。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13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5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1%。
财政收入有所下降。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070万元,比上年下降11.12%。一般预算收入16088万元,增长0.83%。税收收入12131万元,增长4.86%,其中:营业税增长5.3%,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17%和28.5%。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一般预算支出86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教育支出16993万元,增长8.97%;科学技术支出566万元,增长7.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80万元,增长7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07万元,增长31.8%;医疗卫生支出7273万元,增长38.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207.26公顷,比上年减少1226.8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6.3公顷,比上年减少11.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23.6公顷,比上年增加88.6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80240.59吨,比上年增长0.61%,其中夏粮8287.47吨,减产34.6%;秋粮71953.12吨,增产7.3%,其中:玉米66267.51吨,增产12.4%;油料产量215.5吨,减产24.47%;蔬菜产量7470吨,减收3.4%。
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6378.22吨,增长1.91%;禽蛋产量5044.8吨,增长7.52%;奶产量877.7吨,下降22.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697.9万元,增长1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089.1万元,增长56.2%,重工业增加值161608.8万元,增长16%。产品销售率达98.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61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利税7906.2万元,下降30.7%,其中实现利润1160.2万元,增长18.1%;实现税金6746万元,下降35.3%。亏损企业亏损额4637.2万元,比上年下降12.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竣工产值1100万元。全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00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10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00505万元,增长33.9%。按城乡分:城镇投资377785万元,增长41%,农村非农户投资22720万元,下降27.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419万元,增长16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3393万元,下降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4693万元,增长55.3%。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53445万元,增长47.1%;设备工器具投资46920万元,下降12.7%;其他费用投资140万元,下降97.3%。
全年施工项目个数83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70个,建成投产项目68个,新增固定资产301954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倍。商品房施工面积138548平方米,增长102.3%。
五、贸 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681.1万元,增长1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471.5万元,增长13.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3年末,长邯高速公路黎城境内段26.043公里,国道309线黎城境内段43.091公里,国道207线黎城境内段54.6公里。县、乡、村公路通车总里程991.1公里,其中:县道105.4公里,乡道408.1公里,村道477.5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村水泥路全覆盖。全县拥有农村客运班线车辆43部,比上年增长19.4%,拥有1697个座位,其中公交车辆19部,营业线路27条,日发110余趟次,线路总长度874公里,公交线网覆盖率40%。年末全县共有货车1848辆(含主挂),营运公交汽车19辆,出租汽车70辆。
邮政电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41万元,比上年下降34.45%,电信业务总量(含移动、联通、电信)6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808户(其中无线固话2298户),比上年增长33.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7360户,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达15369户,比上年增长17.7%。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88.8万人次,增长17.6%;旅游综合收入18.71亿元,同比增长10.5%。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7820万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3892万元,比年初增长15.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0225万元,比年初增长19.1%,其中短期贷款129753万元,比年初增长20.8%,中长期贷款38203万元,比年初增长8.6%。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463.3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410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053.34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343.65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3071.41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272.2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069人,在校学生2910人,毕业学生888人。全县普通初中学校9所(其中完全中学一所),全年招生2281人,在校学生6985人,毕业学生2393人。普通小学69所,教学点36个,全年招生1937人,在校学生11778人,毕业学生2114人。职业中学全年招生169人,在校学生553人,毕业学生22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035人。
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全县申报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攻关计划、星火、火炬等计划6项,山西省农村技术集团承包计划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成果推广3项。申报并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家。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职务发明5项。全县全年获长治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山西省农村技术集团承包奖2项,长治市农村技术集团承包奖1项。
质检能力稳步增加。全年检定计量器具840台件(次)。为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换发代码证书328家,年鉴231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5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博馆1个。全年举办展览19次,组织培训及各类讲座34次,广场文化活动30余次,大型节日文艺宣传活动及送文化下乡50余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8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学校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5个,厂矿、个体诊所31个,协和医院1个,村卫生室325个。实有病床位649张(其中编制床位559张),卫生技术人员54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3人,注册护士114人,药剂人员50人,检验人员及其他9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6207人,参合率99.51%。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县办青少年业余体校学生人数90人,新成立体育单项协会4个。农民健身场地新增5套器材。全县举办各种运动会11次,参加人员9350人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发展稳步增加。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60537人,比上年增加898人,其中城镇人口60091人,乡村人口100446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7.43%;男84424人,女76113人,性别比(女=100)为110.92。出生率11.97‰,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5‰,比上年增长0.01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1.2元,比上年增长9.4%。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3747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101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481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4542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102人,生育保险参保12217б当O詹伪?2716人,工伤保险参保23035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所,床位1171张,收养各类人员635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0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740人。
十一、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及安全生产
城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4.45平方公里。年末城市住宅房屋建筑面积约20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约3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34.26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到18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9%,绿地率3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6平方米。
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28.7897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4.3150万亩,耕地面积28.7897万亩。本年度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221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534公顷。义务植树74万株。年末实有森林面积56万亩,覆盖率33.3%;自然保护区面积49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9.67%。
年末全县水库蓄水总量95万立方米,来水量130万立方米。全年总取用水量5555.64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7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10.64万立方米。
环保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87.3686万吨,达标率85%,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167.17吨,工业烟尘粉尘排放量3012.68吨,全年污水处理量245万吨,污泥处理量1084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77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向好。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全年发生火灾事故 30件,比上年下降26.8%,直接损失 19.61万元。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1起,比上年下降4.5%,造成10人死亡,受伤22人,直接财产损失9150元。
注:1、本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