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公报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11-11871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11-03-25
发文机关县人民政府 主题词
标题黎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11-03-25

黎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黎城县统计局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212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50万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98799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3万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5:45.1:44.4调整为10.2:46.4:43.4。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8483人,其中在岗职工8185人。乡村从业人员6529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888万元,比上年增长8.3%。一般预算收入11619万元,增长11.9%。其中,增值税2291万元,增长15.4%,营业税2958万元,增长28.5%,企业所得税773万元,下降29.1%。一般预算支出55390万元,比上年增长38.2%,重点保障教育、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公共安全支出,分别增长21.9%、30.6%、141.7%、53.1%、20.7%。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444.8公顷,增长2.38%;油料种植面积289.7公顷,增长5.35%;蔬菜种植面积1046.3公顷,下降22.95%。
    全年粮食产量63047.6吨,同比增长25.08%,其中夏粮9669.2吨,下降31.04%;秋粮53378.4吨,增长46.71%。油料产量508.3吨,增长110.48%;蔬菜产量9288.9吨,增长3.43%。
    全年肉类总产量3873.2吨,增长4.8%,其中猪牛羊肉3673.1吨,增长6.44%;禽蛋产量2295.65吨,增长33.62%;奶产量395.17吨,增长13.55%。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09.7万元,增长11.3%。其中,农业总产值17086.4万元,增长15.92%;林业总产值11584.7万元,增长9.55%;牧业总产值9201.1万元,增长5.92%,渔业总产值137.5万元,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094.1万元,增长19.9%,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7.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1.8%。产品销售率95.4%。

              表1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表2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3094.1

786.2

89450.6

2857.3

2317.8

90776.3

34158.0

26109.1

18488.1

2069.2

1267.8

8144.5

19.9

-68

222

760

974

21.8

-20.2

31.2

146.9

-6.1

61.0

512.5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精矿粉

钢材

生铁

铁合金

电石

焦炭

平板玻璃

水泥

重量箱

345485

299703

220100

13933

13504

471277

5040000

41204

47

-21

-30.1

-14.5

107.1

144.6

453.8

-27.8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8.28,比上年增长12.6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10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实现利税20979.2万元,增长722.4%,其中实现利润10502.2万元,增长247.4%。亏损企业亏损额4125万元,比上年下降48.6%。
              表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0502.2

-670.9

11266.4

-93.3

247.6

1.39

287

78.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440.8万元,比上年增长270.4%。其中竣工产值489万元,实现利润100.6万元。全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52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48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513万元,比上年增长37.6%。按城乡分:城镇以上投资164358万元,增长41.7%,农村投资4155万元,下降36.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298万元,增长166.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1934万元,增长4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281万元,增长16%。按构成分:建筑工程投资85026万元,增长25.4%;安装工程投资18423万元,减少36.3%;设备工器具投资50232万元,增长111.9%;其他费用投资14832万元,增长616.5%。
                    表4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绝对数

铁矿开采(原矿)

   

平板玻璃

万吨/

万吨/

万重量箱/

43

60

280


    全县全年施工项目个数8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65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新增固定资产158808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8%。商品房施工面积25470平方米,增长188.6%,商品房竣工面积9972平方米,增长13.0%。
                                            五、能  源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产值增长,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686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19555.34吨标准煤,较上年同期增长0.7%;万元增加值能耗3.78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
                                             六、贸  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716.2万元,增长1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677.0万元,增长18.4%。分行业看o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4265.2万元,增长20.9%,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27.2万元,增长69.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营运车辆1120辆,增长5%。年末全县共有营运公交汽车15辆,出租汽车70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55.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0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5152.6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438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2332户;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达8360户。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9万人次,增长30.3%;国内旅游综合收入691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1151.67万元,上升131.9%。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6091万元,比年初增长19.9%,其中企业存款18119万元,比年初增长1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7655万元,比年初增长16.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8885万元,比年初增长32.8%,其中短期贷款115465万元,比年初增长40.3%,中长期贷款1384万元,比年初下降71.5%。
    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457657万元,较同期增收99850万元,现金累计支出494228万元,较同期增加支出107071万元,收支相抵全年净投放现金36571万元,较同期增加投放现金7221万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12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522.9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598.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32.6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87.7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44.9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普通高中招生947人,在校学生2793人,毕业学生900人。全县普通初中学校11所,全年招生2463人,在校学生7213人,毕业学生2521人。普通小学学校133所,全年招生2398人,在校学生14338人,毕业学生2599人。职业中学在校生105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406人。
    全年全县申报各类各项科技计划共26项。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8项,比上年增加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4项。全年全县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奖3项,其中有2项技术获得省科技奖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全年检定计量器具980台件。为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换发代码证书150家,年鉴530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9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举办展览8次,广场文化25次,大型节日文艺宣传活动5次。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54%和98.09%。电视台新推出专题栏目《黎城记录》和黎城地方方言短剧《方言短剧》。新闻《黎城250所村级卫生所为群众健康筑起生命保障线》、《大棚蔬菜结出科学发展观新“果实”》、《环卫工人 累了自己 美了县城》获第十八届“长治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处(含厂矿、个体诊所25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病床位545张,卫生技术人员53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2人,注册护士128人,药剂人员4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病床位266张,卫生技术人员167人。全县农民参合率99.52%。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到100%,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率8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9.52%。
    县办青少年业余体校学生人数90人,新成立健身辅导站8个。农民健身工程新建篮球场地20个,健身路径4条。全县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全省冠军12个,举办各种运动会15次,参加人员4786人次。
                                    十一、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及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4.454平方公里。年末城市住宅房屋建筑面积169.7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3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26.96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7%,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绿地率35.2%,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3.08平方米,较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0万吨,达标率71.77%;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349.79吨;工业烟尘排放量3925.93吨,达标量3925.93吨;粉尘排放量6154.9吨,达标量6154.9吨。全年污水处理量188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28.6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4.38万亩。耕地面积28.92万亩。本年度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192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80公顷。义务植树44万株。
    年末全县水库蓄水总量235万立方米,来水量80万立方米。全年总取用水量5267.0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6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447.56万立方米。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18o,比上年下降5.3%,造成11人死亡,比上年下降8.3%。全年发生各类火灾事故53起,较上年下降5.4%。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63元,比上年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9.1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318元,较上年增加1648元,增长8.83%。
    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10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3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74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2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90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35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283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04人。
    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6所,床位1140张,收养各类人员581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5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31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尚未结束,2010年全县人口相关数据延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