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5330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12-25 |
发文机关:黎城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 主题词: |
标题:黎城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日期:2024-12-25 |
2024年,我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的部署安排,凝心聚力推动年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增定力,干部队伍提振“精气神”
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高位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人员职能整合,干部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不断提振。
1.党纪学习教育如期落实。按照“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的要求扎实有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阶段性工作已顺利完成,转入常态化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明显增强;坚持党业融合发展,结合“四双”工作,推动27名在职党员到所包社区、小区报到,开展联合活动1次。
2.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的鲜明导向,创新方式全方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结合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进职责整合、人员磨合、业务融合,正式印发文件《黎城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配置》,确定股室职责、股室长及股室成员,明确责任到人,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3.从严规范管理深入人心。以巡察、审计问题整改为抓手,紧盯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梳理中心基本工作制度8项,完善中心网络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4项。
(二)强本领,农经发展“焕新颜”
1.完成2023年清产核资报表及2023年年报上报工作
为及时掌握农村集体每年资产变动情况,查清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农村集体资产清核资办法》,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清查、核实程序将2023年村集体资产数据录入清产核资系统平台,各镇对所属的各村报表审核确认无误后上报县级,县级对各镇上报报表审核确认无误后上报市级。
同时,对各乡镇2023年统计年报进行安排部署,由专人负责积极与各乡镇(区)和涉及部门数据进行对接,采取县、乡、村三级审核、县级部门统计人员与相关业务人员双把关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质保量按时上报统计软件系统。
2.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1)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开展,我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相关部署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监委和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安排,及时组织推进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自查发现问题151个,目前已整改问题115个,整改率76.16%,正在推进整改36条,其中项目报账资料不完善问题2条,村级在建工程完工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问题3条,村集体合同不规范问题2条,村集体欠款类问题29条。共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45个,形成线索45个;共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9个,已解决39个,解决率100%。
(2)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建设。在去年完成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建设所需设施设备配备工作上。今年升级系统,增加预警功能,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收支情况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资金赤字预警信息,确保村级资金管理使用底数清、情况明。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培训教育。9月10日,组织全县各镇分管、农经员、会计服务中心人员以及各村报账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度,对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防止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3.强化管理,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运行,保障村委会(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高质量、高效率运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年度审计工作,组织各镇相关人员,组成4个审计组,于2024年11月8日—12月月30日对全县65个村(社区)、98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2021年7月—2023年3年12月底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4.积极开展二轮延包试点工作,释放农业发展动力
按照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晋农办发〔2024〕16号)文件要求及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安排部署,我中心结合实际,推荐黎侯镇东洼村、港北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5.认真开展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工作。
按照《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备案合同份数为1056份,均为出租合同。备案流转面积5081.2亩,其中流转用于粮食种植面积4699.95亩,流转用于其他面381.25亩。流转总金额455.03万元。
6.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新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积极指导家庭农场下载并积极使用“随手记”记账软件,并全面实行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2024年赋码比上年共增长9%。2024年扶持2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家庭农场,扶持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目前已经完成验收,正在进行资金拨付。
2024年9月1日—9月5日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农场主等5人,参加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举办的“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专题培训,围绕规范建设、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内容,完成线上预学习任务和现场培训等各项任务,并取得结业证书。2024年10月29日至30日,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辅导员共6人,参加了长治市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现场培训班。通过多次相关政策解读、实践操作等培训,提高了广大理事长专业素质、管理能力、规范化建设能力和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和指导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我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水平。
7.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
(1)2023年度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
2023年,我县承担农业生产托管试点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5万元,托管试点任务5.27万亩。截至2024年9月,实际完成托管试点任务5.43万亩(小麦机播、玉米机收、玉米机耕、深松四个环节),补助资金共324.999993万元,均已完成托管项目验收及资金兑付。
(2)2024年度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
我县继续承担2024年农业生产托管试点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99万元,托管试点任务5.991万亩。2024年3月25日,已经通过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择优遴选出10家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2024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服务主体,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示。2024年9月19日制定《黎城县2024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小麦机播、玉米机收、机耕环节已完成,正在整理资料,核对数据中,核对完成进行验收。
8.村级“一事一议”落实情况
今年,我县共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2个,经过财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乡镇三家联合现场查看后,一事一议领导组研究决定62家可以实施项目。项目预算总投资1256.88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预算1084万元;村集体投入143.6万元;筹劳折资29.28万元;筹劳人数1952个;筹劳工数9760个;项目涉及有道路硬化及环境整治工程;村庄美化、亮化工程;自来水改造工程、机井配套工程、铺设下水道工程;垃圾处理项目工程;村庄综合整治工程等群众受益面较广的多个领域。我们严格按照“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共同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没有出现超范围、超限额筹资筹劳行为;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设立专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没有强行要求村民以资代劳;未发现因开展“一事一议”新增村级债务情况。
9.涉农权益监测点建设情况
按照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要求,我县共选取五个镇的五个村开展农民负担监测工作。分别是黎侯镇西关社区、洪井镇信社村、程家山南堡村、西井镇杨家洼村、黄崖洞镇西头村。各个监测点都建立台账,进行动态监测,有专职人员负责 ,目前未接到因各项惠农补贴补助资金中出现违规扣减费用和变相乱收费现象的情况。
(三)强保障,畜牧行业激发“内生力”
1.畜牧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2024年11月底,我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359吨、19630吨、600吨,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 61%、7%。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12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4.5873万头,出栏7.3536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肉牛存栏0.4432万头,出栏0.1739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3%;肉羊存栏4.9654万只,出栏2.7420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7%;禽存栏114.4691万只,出栏77.151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33%。
2.项目谋划实施情况
(1)黎城县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建改扩建项目
2024年申报6个,总投资833.98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补助资金55万元。引进种鸭42.6万只,新建肉羊圈舍2栋,购置蛋鸡养殖饲料加工设备1套。项目已完成,正在验收中。
(2)2024年长治市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项目申报
2024年申报项目2个,分别是:黎城华盛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旱鸭养殖项目和山西晋盛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扩建项目。黎城华盛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旱鸭养殖项目位于程家山镇张家山村,规划建设标准化旱鸭养殖大棚17栋,养殖种鸭10万只,年产种蛋2300万枚。项目占地106余亩,项目一期工程投资480万元。一期工程建设标准化旱鸭养殖大棚8栋。山西晋盛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扩建项目位于洪井镇烟子村,占地34.84亩,规划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棚5栋,年出栏生猪1万头。一期工程建设2栋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棚已完成,二期工程建设2栋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棚。二期工程总投资300万元。
(3)百万只旱鸭全产业链项目推进
山西连盛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三年来共投资1.7亿元,2023年销售收入1.45亿元,养殖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目前,东阳关和北马种鸭养殖基地已竣工运营,建成标准化种鸭养殖棚舍127栋,现存栏樱桃谷种鸭42.6万只。建设鸭产业链综合加工中心,目前年产饲料40万吨、玉米加工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工程建设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建设张家山种鸭养殖基地和上遥镇养殖基地扩建项目。程家山种鸭养殖基地占地106亩,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养殖大棚17栋,养殖种鸭10万只,目前“三通一平”基础建设已完工,张家山种鸭基地正在紧张建设。
在长畛背、西黄须村、董壁村、率先开展养殖小区示范点建设。西黄须养殖场项目占地36亩,已建成旱鸭养殖大棚7栋。董壁占地40余亩,已建成旱鸭养殖大棚6栋。先期养殖种鸭,待时机成熟后,转为肉鸭养殖。
3.乡村兽医培训备案
11月14日组织召开乡村兽医培训备案会,对拟备案乡村兽医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开展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拟备案乡村兽医人员发放《乡村兽医备案表》,规范管理我县乡村兽医人员,提升乡村兽医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我县乡村兽医人员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县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一是制作畜产品质量安全条幅100条悬挂于养殖场显著位置,印制统一格式的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1000份向全县120余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以及畜禽散养户发放,做到畜禽养殖场户养殖档案发放全覆盖,有效解决广大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不健全格式不统一、填写不规范的问题,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是持续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已抽查35个养殖场畜禽养殖投入品使用情况。监督检查2个生猪屠宰场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9月3日,召开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同时,组织各镇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议向养殖户讲解规范填写禽养殖场养殖档案知识,规范养殖场规范使用畜禽养殖投入品行为。
5.动物疫病防控
春季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猪、牛、羊口蹄疫分别免疫4.34万头、0.38万头、5.3万只,禽流感免疫86.04万羽、新城疫免疫62.04万羽,猪瘟免疫4.39万头,免疫密度分别达到应免的100%。羊布氏杆菌病免疫4.34万只,羊小反刍兽疫免疫3.94万只;秋季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正在开展。
(1)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
2024年春季,第三方公司针对散养户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免疫猪瘟29803头,猪牛羊口蹄疫分别29907头、2174头、52304只,牛羊布病分别为2177头、28161只,小反刍兽疫29988只,禽流感、新城疫178018羽。检测猪血清434份,鸡血清2856份,牛血清44份,羊血清911份,分别对强制免疫病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要求。
2024年秋季,通过招标,确定山西中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我县秋季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目前,免疫工作正在开展。
(2)“先打后补”工作
今年下拨规模养殖场动物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补贴资金330549.89元,涉及5个畜禽养殖场,免疫种鸭1248423羽次,蛋鸡45000羽次,生猪1990头次。
(四)提效能,农机工作跑出“加速度”
1.农机化生产工作
全年完成机耕40万亩,其中深松深翻2万亩,机播25万亩,小麦机收5万亩,玉米机收11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离)田15万亩;积极组织开展小麦、玉米机收减损技术宣传培训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组织召开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培训会,成功举办第三届玉米机收减损大比武。
2.农机购置补贴
2024年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55万元,争取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48万元,共203万元。2023年度结转资金为0.141万元,可用资金为203.141万元。2024年全县实际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3.141万元,受益户数:296户,补贴机具数量354台。
二、2025年工作初步谋划
2024年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工作节奏有待加快、工作方式有待优化、工作协同有待加强等问题。2025年,我中心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上级工作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作风、更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出新彩。
(一)学深悟透,在抓学习、优队伍上持续注入活力。按照“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研讨,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工作需要,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干部队伍整体实力和活力。
(二)学干融合,在抓落实、强执行上持续精准发力。一是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三资”管理。继续加强对从事“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继续完善“三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有力推进我县“三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强化措施落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动作为,狠抓措施落实,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成果,挖掘集体可利用资源的有效潜力,落实有效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我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做好2025年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体培育,完成2024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任务目标。二是积极培育手续齐全、规模达标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持续做好第一产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确保畜禽饲养量、肉蛋奶等各项生产指标完成;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推进百万只旱鸭全产业链项目持续实施,重点完成张家山种鸭养殖项目和合同鸭养殖项目实施;持续推进黎城大青羊保种繁育扩群,极大保种力度,促进黎城大青羊保种繁育扩群项目持续实施。扎实开展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工作,争取9个规模禽场、3至4个规模猪场享受“先打后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