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日常动态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2-3856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2-06-22
发文机关黎城县农经中心 主题词
标题黎城县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调研报告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22-06-22

黎城县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调研报告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抢抓省第二批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契机,立足县域实际,因地制宜,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建立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探索创新432点餐式”运营模式1+6+N”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通过创新服务组织载体,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数据,搭建黎城县数字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平台,以数字化驱动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黎城特色的农业生产托管新路子2021年,被确定为省农业生产托管典型县全县累计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66.33万亩,其中玉米机播面积37.31万亩,玉米绿防面积1.06万亩,玉米机收面积10.51万亩,玉米机耕面积16.25万亩,玉米深翻面积0.81万亩;小麦机收面积0.31万亩,辣椒机收面积0.08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探索“432点餐式”服务模式

为搭建更好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更为有效地整合农业优质资源,黎城县创新出台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四统一、三菜单、两套餐”新模式,有效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最大程度满足了民众多元化需求,实现了实施标准、农产品销售、农资采购、农机服务四个统一:即按照统一的质量和要求进行农作物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测土配方等环节;通过农业托管组织统一农产品销售,实现全县农业产品的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根据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需要和技术要求,统一为农户采购、供应种苗、有机肥等,确保农资供应渠道正规、质量保证;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服务质量、价格、数量,对待社员公平公正,不厚此薄彼。

具体来说,三菜单分别为:农资服务菜单,由一家公司以团购价统一配送化肥、有机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并采用无人机喷洒等方式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验收达效后付费,民众可根据需要从农资菜单上订购种子、化肥等。农机服务菜单,根据规模化耕作服务的成本优势,形成涵盖旋耕、播种、除草、防病、机收等整个产业种植周期的农机服务项目价格表农产品优惠菜单,引导合作社优势互补,出台绿色有机农产品价格表,农户可将自己的结算粮款以低于市场价10%25%优惠价,用于购买合作社生产的小米、豆类、薯类等绿色有机农产品,满足农户需求。

两套餐分别为:全托管、半托管农机服务全托管即从种植到出售整个周期全流程服务。半托管即从整地、种植到收获,将农作物送到院子为止,农民自行售卖,农资和服务打包付费。

广大农户根据自身耕地、劳力、需求等实际情况分别点选不同套餐和服务,既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还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实施托管的农田亩均增收200元,较以往增加提高12%,农机手收入增加3000元。

(二)多元发展,创新服务组织载体

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能力、生产需求、技术特点等因素,大胆尝试服务载体多元化,紧扣农民实际需求,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和“统”的优势,创新推出1+6+N”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引导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现代要素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壮大多重效益。

黎侯镇晋福村采用分户对接、集中统计,通过测土配方,对托管区域土地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摸清具体需求种类和数量,定制全托管、半托管“A、B、C、D、E、F”系列六个菜单。积极深挖扩种潜力,提供优质服务,复耕复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地块“N”种作物轮作。2021年,晋福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周边7个村托管粮食作物玉米6000余亩的任务,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合同的农户达746户,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7%,机播环节出苗率98%,托管农民群众满意度、服务主体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晋福村还探索试种辣椒260余亩,取得显著成效

(三)聚焦“四化”,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数字化建设

为充分拓展、延伸黎城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效应,以实现“管理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智能化”为目标,黎城县将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数据灵活运用,结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数字化建设,将确权数据输入黎城县数字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托管,推动黎城县农业生产托管、农业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促进托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综合卫星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全方位数字基础实现供、耕、播、防、管、收和销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一是建立了以地块为核心的数字托管一张图实现依图管农按图决策。通过GIS应用整合土壤土质、耕地地块、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土地确权等相关数据资源,打造了以地块为核心的涵盖地下、地表、地上等农业数据资源要素的立体化空间,为“托管服务组织与农户农机手、村集体”之间搭建了丰富的数据对接渠道,保障了托管作业的时效性和有序开展,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将真实的项目过程进行线上可视化还原,实现农户、村集体、服务主体三方互信共赢。

二是建立了线上服务组织名录库精准核实托管作业质量助力高质量服务体系打造充分利用OCR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县托管服务主体云管理引导服务主体在线管理农机农具机手基于托管合同科学调度合理分配作业任务有效降低农机空跑成本提升农忙作业效率监督低质量作业提升托管服务水平2021年全县服务组织入名录库管理的有18关联农机260余农具590余套230余名农机手搭建与托管组织的作业任务作业记录交易结算渠道有效提升全县托管组织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发挥服务组织的带动作用,做好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小农户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与服务组织完成线上托管、网签托管合同、标记托管地块、建立托管任务目标,服务组织按照连片地块统一进行规模化作业,数字农业托管服务平台自动汇集作业轨迹信息、作业面积信息、作业过程照片等,实时在线还原真实的托管场景、真实的作业过程,助力小农户真正实现“人在家中坐,粮从土地来”的轻松种地模式。2021小农户使用数字托管平台开展线上托管、供需对接和满意度评价的数量达到16700余户,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对接方式的服务组织数量达到9家,整镇托管推进西仵镇1个、整村托管35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43%以上,创新性打造了黎城托管服务小农户、推进规模经营的样板示范

四是软硬件一体化相结合实现托管补贴项目全流程实时查看质量可溯通过托管主体接入GPS硬件终端实现实时查看作业轨迹、深度、作业质量,有效去除重复、道路、沟渠等无效作业,实现实时推送、实时查看、质量可溯。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自动化批量生成以托管组织为单位的作业验收材料包,为补贴核查、补贴资金发放提供全面、关键数据支撑。2021年全县通过数字化托管实现精准补贴发放399.99万元托管作业实现可回溯的面积达到6.8万亩托管组织补贴验收材料10624户电子存档实现财政补贴资金的精准化监管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尽管我县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存在不足农业生产托管多采取事后付费的方式,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难能力较差,服务组织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组织自有资金较少、融资能力弱等问题。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在市场探索中发展壮大,让广大小农户在市场作用下提高托管意愿,让两者在市场配置下建立较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长期有效运行。加强对托管服务模式的宣传,通过现场会、推进会、新闻宣传、宣讲员宣讲等形式,加强对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工作的意义、效果的宣传,总结推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先进经验和做法,切实转变广大农户不愿做、不敢做的思想。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土地托管在增收致富、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家认识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优越性,带动更多农民合作社、服务公司等加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行列,推进托管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建议制定出台相应的财政金融优惠扶持、支持政策,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与金融、保险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帮助解决发展中的资源难题,降低生产风险,助力粮食稳产高产。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在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商业保险运作模式,切实降低托管双方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列为信贷优先扶持对象,给予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鼓励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开展农民资金互助;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创新适合托管服务组织的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手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重视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实施用地建设的扶持,解决服务组织车辆停放、粮食存放场所问题,加宽田间道路,切实解决农机作业成本高的实际问题,增强服务组织的发展信心,带动更多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