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计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4-14211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4-03-13
发文机关黎城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标题黎城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4-03-13

黎城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年以来,黎城县行政审批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细学深悟、学用结合、为民服务,大力开展“六大提升行动”,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动黎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全年共办理各类事项81537个,其中便民服务73420项,行政审批8117项;组织各类专家评审25场,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项目13个,完成采购预算2370万元,实际成交2308万元,节约资金62万元。具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助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以学促干。设置“业务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党建知识、业务知识“每月一测”、常态化应用“学习强国”,推动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先后党课4次,推行周二四大讲堂活动,集中学习60余次;先后20次召开党组会、支部会,对三重一大、支部换届、发展党员等进行研究部署,发展预备党员2名,正式党员1名,持续为审批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学用结合。坚持主题教育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以三项活动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提升见成效。每位党员结合岗位职责做承诺,设立“党员示范岗、模范先锋岗、巾帼先锋岗”3个,划分党员责任区4块,组建由15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强化党性意识,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进企座谈、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途径,依托12345政务热线、办不成事和电话回访3个平台了解企业群众诉求,将收集到的2类10余条意见建议纳入整改。成立入企服务小分队,组织党员深入企业,开展派送“入企服务大礼包”、宣传营商环境政策等活动,顺利解决南委泉中学、古城中学建设项目手续不全的问题出台“帮办代办”制度,帮代办各类事项185项;优化办事流程13项,节约群众办事时间;入冬以来,为解决办事群众难题,新改造大厅“冷板凳”40余个,安装皮质软座椅,提供一次性水杯等服务;增加图书300余本,常用药品20余种,受到一致好评。

坚持制度先行,着力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出台《黎城县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关于规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的通知》《黎城县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一县一特色”实施方案》《黎城县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方案》一系列制度。创新“一县一特”。梳理《营商环境创新提升改革事项清单》,建立台账细化举措,明确相关单位,具体责任人,确保落实到位。创新“一县一特”。依托“政银企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银企互动“金融服务区”,企业融资实现“点餐”制,截至目前通过金融信息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贷款6.45亿元。

全面查漏补缺,着力提升全县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完成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通过成立领导组和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台账和报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省市反馈4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完成两不一欠问题整改工作。截至现在,我县共上报“两不”问题2次。第一轮上报6个问题,已整改完成5个。分别是:西仵镇政府拖欠赵店村集体2万元;清洁取暖个别遗留问题向上争取政策不主动;西关社区“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升工程”,县级配套56.7万元未到位;太行1号公路占地补偿款未及时兑现;西井村外墙保温补助款未拨付到位。第二轮共上报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分别是:程家山镇隆旺村、黎侯镇正川村和坑东村、黄崖洞镇东崖底村外墙保温补助款未拨付到位,2009年5月实施广北路两侧种树工程款未到位。

推动重点工作,着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全县城市更新行动17个子项目施工许可证全部办结;口袋公园、老旧道路改造已完成竣工验收;党校项目已办理施工许可,文体广场项目已办理工程规划许可,其他各项目手续正在有序推进。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一件事一次办”1128件,政务服务办件汇聚量8117件,办结率99.75%,评价汇聚量17346次,好评率100%。全县监管事项总数为1120条,监管行为覆盖率71.26%,监管行为录入共38914条。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调查。截至11月底12345热线共接收工单2347件。工单响应率100%;按期办结率99.74%;满意率72.46%;市场主体诉求按期办结率100%。“行政审批”好评100%,办结率99.75%

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方面。2023年以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2346个,注销721个,其中个体工商户1850个、企业546个、合作社33个,净增1625个,新增企业占比24.20%。聚焦“十大平台”,充分发挥园区在引进企业、承载产业、建设项目中的聚集优势,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e镇、“双创”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3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驻企业12家,“双创”孵化基地入驻58户。

二、主要亮点工作

推行便民审批,服务持续优化。建立健全“全代办”服务团队。建立由29个县直单位56名业内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手续办理,负责从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发展规划等方面咨询,为每个项目制定一套专属审批方案和一套项目审批清单;在全县9家银行设置30个全代办“政银合作全代办”服务岗,每个业务窗口提供代办服务,签订委托代办协议,变群众跑为“代办跑、线上跑”。

将联合验收事项应纳尽纳,提高联合验收成效。充分利用工改系统,实行全过程网上审批,规划、消防、土地、绿化、人防、质监、气象、工程档案、市政报装等事项全部实行并联审批,将审批工作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规范实施联合验收,把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前置处理,把验收前服务交底作为联合验收的固定动作,大大缩短验收周期,提高验收效率。

实行闭环管理,推动便捷审批。持续推行“一站服务”模式,即将工程审批按农、工、市政从备案到竣工全流程办结,减少内部空转,让项目在一个股室就能完成从立项到竣工全部手续。同时“电话回访”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审批受理办结的所有事项,包括新办、变更等业务全面回访,每周回访约70余项,有效助力清廉便捷审批。

发扬四敢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对市政项目实行简易程序办理,按照《优化提升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专项改革三十条措施》精神,对老旧道路改造等不再提交用地资料,对部分市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备案制。众多项目如城市更新、污水处理厂项目等因此受益;建立企业信用黑白榜,对承诺时限内按时上报相关材料的企业纳入诚信企业白名单,对不能按时上报相关资料的纳入黑榜,对今后在行政审批局办理相关事项不再适用承诺制。

三、2024年工作计划。

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经济发展”的认识,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跑腿”“少跑腿”。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数据平时监测,确保各项核心业务数据走在全市前列;广泛宣传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收集化解企业困难问题,全方位提升我县市场主体满意度。

持续发力解决“监管”难点。针对监管责任不明确、多头执法等问题,强化监管执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应用场景。通过建设“综合监管执法平台”,将黎城打造成山西省首个“综合监管+执法”体系样板工程示范县。

聚焦“不见面审批服务”堵点。强化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大厅日常监管,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权力运行,健全人员选派、考核、问责机制,营造清廉规范政务服务环境。持续开展业务大讲堂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监督体系,有效扩大监督评议的覆盖范围。常态化开展业务、礼仪培训活动,为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充电赋能,切实提高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实行延时、错时、预约、上门服务等制度,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实现不动产、税务、审批服务等608项业务线上查询办理,助力群众审批便民“自助办”。

持续拓展“一件事”事项范围和服务领域,创新本地特色“一件事”场景,完善“一件事”专区建设,推动更多一件事面向企业群众服务。不断加大“一业一证”“一照多址”改革力度,探索更多事项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推进不涉及许可事项的市场主体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集中完成“水电气暖通信”集约式报装服务。

虽然我县在营商环境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但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在放宽市场准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平台集聚、优化服务保障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落实真金白银的好政策,把蕴藏在社会中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出来,让更多市场主体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贡献黎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