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1507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03-18 |
发文机关:黎城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主题词:工作总结 |
标题:黎城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日期:2024-03-18 |
现就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市下任务是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三季度完成91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1元,增速10.9%;全市排名第二;四季度预计可完成1400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7元,同比增长8.5%。
2、一产固投:市下目标任务是42340万元,增速达到12% 。1-11月份完成29900万元,完成总任务的70.6%。12月份预计可完成投资7700万元,全年预计可完成37600,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速为0,完成率88.8%。
3、一产增加值:市级下达我县一产增加值增速6.5%。1-11月预计一产产值89940.49万元,增加值4.7亿元,增速7%。全年预计一产产值96369.49万元,增加值4.9亿元,增速6.8%。
4、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给我县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任务为3.769亿元,截至11月份我们已完成销售收入5.43亿元,完成总任务的144%,预计12月份可完成总任务的150%。
5、粮油生产:市下任务为粮食播种面积23.23万亩、产量1.21亿斤,大豆播种面积1.1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4000亩。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98万亩,其中春播面积22.57万亩,包括玉米19.95万亩,大豆1.03万亩、谷子1.01万亩、高粱0.4万亩,薯类0.08万亩,其他0.1万亩;全年预计粮食总产完成110636.61吨。
6、特优农业发展:建设玉米制种基地1万亩,发展蔬菜播种面积1.41万亩(含食用菌),产量2.08万吨(含食用菌),其中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34万亩,产量1.99万吨;在长宁等村新建或改造设施大棚350亩,发展特色菌类200余亩、瓜果850.1亩,新增设施水果142亩,超市下任务42亩,水果(含瓜果)产量13699.8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4415亩、种苗繁育1011亩、野生抚育1200亩,共完成6626亩,超市下任务626亩,中药材产量4849吨。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9.534公顷,总产量375吨,总产值600万元。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在黎侯、上遥、东阳关完成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建设3万亩;在黎侯、东阳关、西仵、上遥完成5000亩有机旱作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完成206亩冬播谷子试验示范。
7、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市下任务1.37万亩,其中2022年剩余任务0.51万亩,2023年任务0.86万亩,目前累计完成2.01万亩。
8、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市下任务450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带头人培训100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100人,种养加能手专业技能型培训250人,现已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9、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三品及圳品”认证。2023年市级下达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任务检测样品总数260个,其中监督抽查样品数不得少于52个。截至目前,检测样品260个,其中监督抽查52个,检测合格率100%。“三品及圳品”认证方面,截至目前,黎城康禾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黎城响堂洼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取得绿色食品复查换证证书,认证产品2个;黎城黎瑞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绿色食品复查换证申报资料已提交到部里评审。黎城响堂洼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圳品认证已通过深圳标促委员会评审。
10、推进惠农政策落实。2023年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面积217861.4095亩,拟发放补贴资金14596714.09元,已发放补贴资金14596456.14元,剩余257.95元补贴资金因户主死亡没有共有人不予发放。2023年申报实际粮食种植和油料种植农民一次性补贴户数34919户,面积235622.7332亩,申报补贴资金1196162.32元,已发放资金1150103.82元,其中46058.5元因自然死亡、卡号有误、户名不符等暂未发放。2023年承担我县农业政策保险的人保财险、人寿财险、中煤保险等3个公司,夏收小麦承保面积4717.2亩,保费收入94344元,理赔面积476.18亩,金额为62742.32元,占保费收入的66.5%;玉米承保面积为127304.53万亩,保费收入3564526.84元,理赔面积24037.02亩,理赔金额达786538.41元。申报2023年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级补贴资金81.8957万元。
11、抓好农村改革任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我县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命名县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二是集中连片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截至目前,2023年度农业生产托管小麦机播、玉米机收环节已验收完毕,小麦机播作业面积共4210.54亩,拨付资金63158.1元,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共36257.51亩,补助资金1196497.83元;深松作业面积共9113.51亩,补助资金273405.3元,机耕环节已结束,数据正在核对中。三是推进全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县建设。进一步壮大“1+8”县镇两级村集体经济发展矩阵,引深壮大村集体经济四种类型15种模式,确保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3个。6月2日,组织全县8镇39家参展企业共60余种产品,参加了首届长治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推进会,展会3天,共计销售农产品60余万元,充分展示我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
12、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坚持课题引领,打造和美乡村集群。深入落实省委“12+N”重大课题部署要求,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群课题作为重点部署推进,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结合我县“一主一副六特色”空间布局,以丹泉河谷和美乡村集群为示范,筛选48个村,强化协同联动,发挥集聚效应,连片打造丹泉河谷等12个和美乡村集群。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行。以粪污集中处理式户厕改造模式为主,完成2023年659座农村厕所改造任务;为2022年整村推进改厕村配套吸污车20辆,用于改厕后续粪污清收及转运等,并建设了1座粪污集中无害化处理站,用于改厕村粪污集中处理。按照上级对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制定出台了《黎城县2023年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方案》,目前共摸排出问题厕所241座,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推进示范村创建。创建完成9个示范村,推动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其中包含2个整洁示范村、5个环境整治示范村以及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指导示范村实施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项目,并将示范村资料整理归档。积极申报2023年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3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10个,市级示范村12个和一个集中连片示范区。四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污水治理,结合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农村给水、农村道路等工程为主,总投资2亿余元,在38个重点村实施了《黎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项目》和《黎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度建设项目(生活污水专项)》两大项目,其中黎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涉及8镇31个村庄,基础工程已经完工,正在收尾准备相关验收资料;黎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度建设项目(污水治理专项)涉及西井镇西井村、卜牛村、源泉村、源庄村、石璧底村和黄崖洞镇下赤峪村、小寨村7个行政村,目前已完工,正在进行验收。五是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以开展“六清”,整治“六乱”为抓手,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和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推进村庄绿化、美化等。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两万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6615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230吨,维护梳理“三线”21354米,各行政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卫生干净整洁有序,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13、开展外来物种和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外来物种普查方面调查到外来入侵植物有41种,病虫害有11种,尚未发现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黎城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主任务为462个点位,目前已完成技术培训、方案制定及所有招投标工作,同时开展外业采样347个点,完成率75.11%,12月底可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14、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和动物检疫。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等6个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共出动执法车辆29辆次,执法人员314人次,检查监管对象158家次,发现问题线索23个,经核查共立案11起,其中普通程序8起,简易程序3起,案件已全部办结完成,罚款3.61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207万元,罚没款共计3.6357万元;全县8个镇11名官方兽医检疫动物36.9107万头(只),其中猪2.78万头,禽类33.88万只,羊0.2504万只,其它0.0003头;2个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生猪7.3万头,检疫猪产品6786.7吨;高速路口指定通道检查点检查车辆597辆,检查生猪105车3.2515万头,禽216车268.3235万只,牛44车0.3318万头,畜禽产品227车63.6879吨,羊5车0.161万只,生猪调运车辆备案13辆。
15、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一是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高效进行。全县2023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6.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3亿元,当前开工率100%,截至11月份共完成投资26255万元,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的95.91%。二是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9100万元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打造三产融合样板,推动连盛百万旱鸭产业综合加工、潞玉种业制种加工、硕和润丰玉米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昌晋面粉、鑫农奥利等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三是积极申报市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项目13个;四是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全县龙头企业达到19家,其中省级以上5家,市级以上14家。五是全县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3.4%。
16、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投资6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10处,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达到39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9%。17处千人供水工程安装消毒设施,完成11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分析检测,农村饮用水水质完成水样检测520个;在以旱井为水源的18个自然村实施了旱井入厨工程,建设了相应的集雨场,安装了小水泵,铺设管道抽水到厨房,改变了用水户取水方式,实现自来水;对分散式供水村庄定期投放二氧化氯消毒片,保障群众吃上放心水、安全水;对缺水村庄今年共送水460方,解决旱井临时缺水问题,对8个镇62个村进行输水管道改造、入户管道改造及附属建筑工程,机井泵更新改造、蓄水池及配水房改造,自动化控制工程等,目前完成并通水62个村。
17、河湖长制工作:完成更新河长制公示牌15块,在县政府网站公告所有的县级河长、镇级河长、河长助理单位,接受公众监督。完成小东河、南委泉河两条河流健康评价评审工作。推动河湖长制巡河规范化常态化,全县8名县级河长,27名乡级河长,89名村级河长,81名村级巡河员,共计205人,巡河7184次。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6个碍洪问题拆除3个,剩余3个正在办理备案延期;9座碍洪桥梁已全部完成备案整改;130处遥感图斑已完成核查,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开展了一次河长制队伍和基层河长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人数50余人。结合“3.22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开展浊漳河清洁行动一次。
18、推进实施黎城县全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县,投资1000万元实施柏官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协助推进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论证并获省水利厅批复。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809.9公顷,完成计划面积的100.2%,加大水保执法力度,2023年共监督检查生产建设水土保持项目8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88万元。完成南委泉河黎城县上游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2023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和中央和省级水库维修养护项目,完成了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黎城县水网建设规划》专家评审,黎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方案完成批复。
19、持续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和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完成2023年取水计划下达,并对用水量1万方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户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开展黎城县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节水型企业建设。在节水中国和黎城县融媒体等媒体发布了两篇节水宣传。
20、上级巡查和政治监督专项检查等指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1)省安委办对长治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督导巡查,发现黎城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行政执法检查表中整改情况未填写,农业和水利检查出的隐患未见整改落实情况,我局立即行动,督促企业提交整改报告,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2)根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反馈的意见,涉及我局共有4个问题:①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还有差距;②服务市场主体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多;③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④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还不够,现已全部整改完成,并进行“回头看”,注重整改效果。
(二)亮点工作
1、全力推进种业振兴。2023年,我县将种业基地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以种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引进了潞玉、中农赛博等四家企业,落实制种基地1万亩,完成1000吨玉米果穗烘干加工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编制完成《黎城县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和《黎城县玉米种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2、竞争列入整县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示范县,规划治理规模108.93平方公里,拟将看后小流域打造成为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将上遥小流域、东阳关小流域、霞庄小流域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的实施后,我县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全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与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城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争取到省级水利项目“黎城县三大灌渠红色水利文化展示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黎城县三大灌渠红色水利文化展示中心及其周边伯承桥景观,包括游客中心、设备用房、游客配套、客房、室外公共停车场、游客广场、水渠等建设内容,及伯承桥区域景观。通过黎城县三大灌渠红色水利文化展示中心项目的建设,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历史演变、治水理念与智慧、水情科普教育功能等红色水利文化展示,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交流及休闲游憩等功能。可进一步推进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及完善设施建设,为加快建设三大灌渠红色水利旅游体系提供服务。项目估算总投资:5782.93万元,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来源为政府性资金。
3、9月下旬全省的河湖长培训会议在长治召开,其中有延伸教学观摩点3处,其中1处为我县丹泉小镇“幸福河湖”创建项目。经过近一个月的谋划协调准备,9月24日接受水利部河湖司副司长、省河长处处长、市水利局领导观摩检查,9月25日下午成功接待160人的视察观摩,受到省市水利部门、河长办的肯定。
4、2023年6月20日,我县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玉米制种基地县,9月18日-20日,全省农作物种业基地提升暨品种展示评价培训班在黎城成功举办。
5、2023年长治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的“全市农业执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黎城队获得二等奖。
6、2023年3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授予我县2022年人居环境改善优秀集体、特优产业发展优秀集体、农业执法优秀集体、信息宣传工作优秀集体。
7、今年主动争取中央资金1726.4万元,省级资金106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产业发展还不够稳固。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一产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稳粮保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09万亩,开工建设2024年东阳关镇和西仵镇等15个村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6500万公斤以上;支持潞玉种业等企业建设玉米制种基地5万亩;抓好5万亩小麦中后期管理,争取夏粮丰收;推进百万旱鸭、小米种植精深加工、大豆种植豆制品加工、土特产品加工、高粱种植白酒酿造、小麦种植深加工“六大产业链”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中药材、干鲜水果、食用菌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黎字号”特色品牌,推动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促进特色农业高产高质高效发展。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培育高素质农民。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服务”活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200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100人,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300人。抓好病虫病虫草鼠的监测预警,力争损失控制在5%以内。确保秸秆还田20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优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继续推进农药减量行动落实减少农药使用,持续实现化肥农药负增长。三是持续推进惠农政策落实。加大小麦,玉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保险等政策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保险的覆盖率,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灾害损失,力争覆盖率提升6%以上。做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一产高质量发展补贴等政策宣传,促进政策落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积极组织“三品和圳品”认证,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按时录入监管行为,确保监管事项应覆盖尽覆盖。五是强化农业执法,提升执法效能。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破坏市场良好秩序的涉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紧盯薄弱环节、重点领域、问题产品,力争在渔业、饲料、农机等一些不熟悉、不常见的执法领域案件“破零”,全力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全领域覆盖。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及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完成2023年厕所革命工作户厕档案的整理归档,做好2024年500座户厕的改造、验收等工作。二是完成好《黎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保证项目有序实施,顺利完工。三是指导督促2023年申报的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3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10个,市级示范村12个和一个集中连片示范区项目落地,顺利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四是对黎侯镇晋福村等1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展开治理,做好项目前期立项等手续办理,并保证项目能如期开工建设。
(三)扎实做好六项重点水利工作
一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推动实现河湖长巡河规范化常态化,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河湖警长+护河员”协作机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问题整治,持续完善河湖巡查管护体系,加强智慧河湖平台建设,加大美丽幸福河湖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参与河湖保护。
二是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整改销号工作力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38平方公里,完成2024年看后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并验收。
三是深度推进节水控水工作: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用水总量控制在5700万m²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均下降6.0%。按时下达取水计划,做好年用水量在1万方及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和用水统计工作。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园区等节水载体创建,推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
四是推进农村水利水电工作。农村集中供水率稳定在95%以上。强化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和常态化监测和农村供水应急预案落实。开展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备比例达到15%,规模化工程覆盖的村庄统筹考虑安装净化消毒设施。统筹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四项机制落地。完成水电站“双主体”责任,确保农村水电站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完成10座电站的清理整改工作。
五是强化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加强质量与安全监督,指导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落实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开展监督检查。狠抓“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填报、审核和隐患整改等落实工作。
六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做好日常防汛工作,排除防汛隐患,实时掌握旱情动态,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各项工作,汛前完成中央和省级水库维修养护项目。
(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024年,我局共谋划2024年农业农村领域项目32个,总投资162874.49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7473.56万元,其中粮油生产保障项目3个,总投资6100万元;特色经济作物项目7个,总投资3654万元;特色畜牧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8660万元;现代高效渔业项目1个,总投资33200万元;发展农业科技能力提升项目1个,总投资850万元;农产品加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35202.62万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2个,总投资12390万元;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项目1个,总投资5000万元;智慧农业2个,总投资2008.47万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5个,总投资31209.4万元;现代种业项目3个,总投资29600万元。谋划水利项目10个,总投资11.945亿元。重点实施的项目一是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县8各镇高标准农田覆盖区域建设玉米制种基地5万亩,建设4000吨玉米果穗烘干设备。二是有机旱作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县8镇184个村(社区),建设有机旱作小麦生产基地5万亩。三是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东阳关镇和西仵镇等15个村开工建设2.6万亩高标准农田。四是黎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涉及8 镇 110 个村庄 27415 户,73340人的村级老旧管网提升改造,铺设管道1536.37公里及附属设施等;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涉及16个村,建设工业调蓄水池及调压池工程、铺设工业输水管线23公里、提水泵站4座,项目总投资4.5581亿元。五是黎城县2024年看后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8.6平方公里,河道治理695米,灌溉渠道改造1863米,新建潜流坝一座,村庄绿化255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0.1亿元,已立项。六是黎城县县级河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主要是对东崖底河、赤峪河、西井河、柏官庄河、南委泉河进行治理、新建堤防、河道疏浚,项目总投资2.633亿元,其中争取地方债券资金2.633亿元,计划开工时间2024年5月,完工时间2027年12月,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正在办理土地预审。七是黎城县智慧水利一体化平台项目,建立智慧化应用系统,将灌区运行管理系统、农村供水智能管理系统、水利枢纽监测系统、水库调度监测系统、水电站运营监测系统和县域河道山洪灾害监控系统。项目总投资0.0861亿元,正在编制可研。八是浊漳河干流黎城县大寺至南堡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河道滩槽整治27.4km,新建堤防4.308km,改造堤防1.411km;主槽防护27.4km,改造建筑物8处,堤防安全监测1项,设置27个监测断面。项目总投资12367.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