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计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16-0008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16-01-03
发文机关黎城县农业委员会 主题词总结计划
标题黎城县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2016年计划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2016-01-03

黎城县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2016年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专项整治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服务三农为工作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整体推进农业生产、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农业农村各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现就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粮食生产:2015年粮食生产作物年初目标任务为0.6509亿公斤,播种面积为22.64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6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6.9万亩;杂粮类共计播种3.06万亩。粮食总产量0.6966亿公斤。

2.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任务:7486元,增长9%,今年我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到7486元,和去年6868元相比增加618元,增长9%。

3.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目标任务5.43亿元。截至目前,我县加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4453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4.现代农业产业投资:目标任务为3亿元,全年共计完成投资任务3.48439亿元,完成率为116.15%。

5.设施蔬菜:目标任务为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百亩“生贵式”大棚种植园1个,高效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2个。今年全县新发展设施蔬菜2010亩,完成率为100.5%。建成“生贵式”大棚百亩嫁接西瓜示范园一个,有2个设施蔬菜园区进行了省级标准化园区创建工作。

6.一村一品: 2014年我县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专业村产业扶持项目共涉及15个村。其中省级重点村2个,专业村13个。本年度通过检查验收达标的项目村有13个,需要整改的项目村有2个,没有验收的项目村有2个,完成率达86%。完成目标任务。

2015年,我县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专业村产业扶持项目共涉及16个村。其中省级重点村2个,专业村14个。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批复工作。达到目标进度。

7. 粮食高产创建。今年我县共承担粮食高产创建工程项目4个,其中部级万亩小麦高产创建正在实施;省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和2000亩大豆高产创建工程,全面完成。市级粮食千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在停河铺下台北种粮大户实施,已按实施要求完成,并且档案资料健全,测产验收规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5年,我县共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490人,目前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

9.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任务为新发展高产水果园2个,改造老果园300亩。本年度我县实际完成:新发展高产水果园3个,260亩,改造老果园350亩。完成率为100%。

10. 中药材产业:建设任务为4万亩。实际完成4万亩,目前总面积达到8万亩,完成率为100%。

11. 农业项目建设:2010-2014年我县建设任务为5个。实际完成为8个,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其中有6个项目向市农委提交验收申请,有2个通过验收,有4个项目完成了决算。

12.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年初计划为有机肥施用面积为1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2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均圆满完成任务。

13.资源监测工作:年初任务为样方4个,样段、样点106个;实际完成样方6个,样段、样点200个。基本上覆盖了黎城平川区,较准确的反映了黎城平川区的种植结构,为我县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充实了数据基础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在认真完成主要指标任务的同时,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夯基础、强服务”为重点目标,进一步夯实“三农”事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1.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规模渐大。目前“一村一品”专业村已达到7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2.农资市场“净度”渐高。今年共组织执法检查200余人次,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等企业门店51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起,结案2起,罚款2000元。

3.测土配方施肥地力渐强。一是在黎侯镇下桂花村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面积260亩,总投资13万元。目前已全部按计划实施完成,并上报市农委申请验收。该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的进程。二是继续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年共计推广面积22万亩,制定推广作物配方10个,建设村级示范示范区2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整建制推进村5个,为农民增收节支660余万元。

4.病虫测报防控办法渐多。一是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年共组织防治病、虫、草、鼠害面积50多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15.2万亩。二是积极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全县共设11个病虫观察测报点,收集病虫信息50余条,有效信息9条,使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覆盖面达到92%以上,重大农业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5%,为适期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对黄瓜绿斑驳病毒病、葡萄根癌病等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普查。共普查9个乡镇、30个村、21个苹果园、15个菜园、3个葡萄园,均未发现以上有害生物疫情的发生。四是对全县1个乡镇、4个村、1008亩玉米制种田进行了苗期、花期、成熟期三次产地检疫。五是强化了农药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5.补助项目连续实施,服务能力渐强。我委编制申报的“黎城县201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获省厅批复,并下达资金50万元。根据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经项目专家组研讨,确定了玉米、核桃、设施蔬菜、规模养猪四大主导产业;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科技需求,科学遴选了26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

6.开展惠农政策落实。全县共补贴小麦面积是26756.1亩,春播作物面积是176419.58亩,复播面积是23412.77亩,涉及9个乡镇247个村,36331户,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局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对167983.68亩春播玉米、2635.08亩复播玉米、29113.12亩杂粮、18590.94亩秋播小麦开展了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工作,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7.圆满完成2015年低收入农户货币化补贴农户统计及补贴发放工作。经反复核实,全县最终确定低收入农户数为50278户,较省下达数超出3714户,县财政自筹补贴资金1114200元,现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以“强基地、促带动”为重点目标,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

1.全力建设“原生态精品农业基地县”。我委一是制定出台了2015年原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二是组织科技人员落实基地5000亩,建设示范村17个;三是利用春季农闲时间组织科技人员对示范村开展技术培训17场次,培训农民2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500余份。

2.发展优质桑果,扩大中药材种植。为了加快我县桑果及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际完成4万亩,目前总面积6.8万亩,累计发展桑果树面积为400亩。

(三)以“变环境、美乡村”为重点目标,协调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是四大工程中涉及农委的唯一一项工作任务。全面启动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2015年重点任务是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省市县三级联创活动,创建1个省级、3个市级、18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目前,各创建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在实施各项工程。

(四)以“抓项目、促发展”为重点目标,切实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两大”园区项目继续推进。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区2015年计划投资165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710万元,目前入驻园区的4家企业,一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8000平方米的两座冷库,土建基础已完工。二是奥利种业自研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种子加工厂房1座,种子标准库2座,种子烘干塔1座,育种材料库、质量检测中心,科研综合楼。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三是昌晋绿色粮油开发项目:建设办公楼、面粉加工、饲料加工、车间库房、加工厂房2座、成品库4座、职工宿舍、市场物流等,土建工程的基础、结构已基本完成。四是三泰公司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土建工程正在进行基础建设。

黎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投资3.5亿元,目前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2栋连栋温室、44栋连栋大棚、50栋日光温室建设,办公楼、服务楼、加工车间及冷库等附属设施已投入使用。按照总体规划,该园区正在筹备二期工程。

2.基础性农业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建设项目于2014年4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基建工程已接近尾声,仪器设备已基本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农技人员及机构问题。2013年省、市要求九个乡镇设立“两站”工作机构,但至今仍未能配备“两站”工作人员。加上2000年左右的机构改革乡镇农业技术员予以撤销。基层农业工作在乡镇一级出现“断线”。县级层面在设岗定编时农委仅设一室两股、后又增加了一股。工作中往往是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自顾不暇。

二是项目资金问题。我县是非贫困欠发展县,项目要求配套资金,财政根本无法落实,造成项目实施困难,特别是不需配套的项目,资金拨付严重滞后。农业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季节性要求根本无法保障。

三是农产品质量监管困难较大。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人、财、物等短缺,导致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检测技术力量薄弱,农残检测范围狭窄。

四、明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一)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

1、极力落实好2015年16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项  目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精准实施,严管资金。

2、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已累计实施配方施肥耕地22万亩的基础上,2016年再新增1万亩,并将已推广的10个作物配方增加到13个以上。

3、强化农药管理,有效防控病害,继续实施冬小麦统防,统治,全力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

4、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围绕玉米、核桃、蔬菜及生猪养殖四大产业,创新经验,锤炼人才。精心铸造科技示范户450户,三个项目示范基地。

5、规范农业执法检查工作,确保农资市场干净有序。一是加强农业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多方位全覆盖使执法检查工作形成常态化。

(二)狠抓基地建设,增强示范效应,保障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1.以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为引领,建设1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和1个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及大豆和谷子千亩高产示范基地各1个,全力带动粮食高产工作,确保全县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2.继续推进“原生态精品农业基地县”建设,2016年再扩大基地5000亩,增加示范村15个,同时,加大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

3.以太行山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为依托,全力开展全省20万亩中药材基地县的争创工作,2016年力争扩大种植面积2000亩。

4.以惠农瓜果合作社、爱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康禾桑果专业合作社、环翠山庄水果园等优质桑果生产基地为依托扩大果桑面积500亩。

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使其正式进去运行。强化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力争新增认证产品15个。

(三)立足项目建设,培育产业龙头,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步伐。

1.紧盯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加促入园企业全面完成基础建设工作。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和创业优势,多方沟通,积极协调,力争使“现代高效示范园区”二期工程上马建设。

2.积极配合协鑫集团做好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二合一”新项目建设工作。

3.协调服务好“三晋绿色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工作。

(四)协调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完成一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九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任务。

依托示范村建设工作,结合原生态农业整村推进工程,融合红山景区全面开放有利条件,积极规划建设景区沿线村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项目。探索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