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计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4-14219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4-03-12
发文机关黎侯镇人民政府 主题词
标题黎侯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4-03-12

黎侯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任务、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考核指标最新完成情况及预计完成情况

1.抓好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把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过程中最急、最盼的事情,立足我镇各村居现实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网格员—村(居)负责人—到村工作大学生—镇分管领导”层层联动的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水平,全力以赴创造良好环境和发展条件。截至目前,我镇新增个体工商户732户,公司企业214户,合作社1个,合计947户。承办12345热线工单417件,目前均已办结。

2.抓实社会保障

信访工作。我镇坚持一线下访、开门接访、主动约访“三访结合”,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接诉即办”的工作模式,强化“上访下接”的工作导向。截至目前,累计接访71次,处理矛盾纠纷96起。

禁毒工作。高标准开展禁毒工作,我镇109名公职人员及辖区内3.8万群众签订了个人电子禁种铲毒承诺书。对全镇社区戒毒(康复)对象登记在册66人(其中社区戒毒38人,社区康复28人),由镇村干部、镇司法所、镇派出所帮教包保,建立戒毒康复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常态化开展尿检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干部职工、镇直单位人员进行2次全员尿检,社区戒毒(康复)对象进行10余次尿检,结果均为阴性。

民政工作。我镇现有低保户714户1043人,今年新增农村低保53户77人。特困供养75人,其中5人集中供养。全镇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63人,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416人。

征兵及退役军人工作。抓好民兵政治教育和素能提升,组织30名基干民兵进行了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做好兵役登记,登记掌握全镇383余名适龄青年基本情况,统筹做好春季、秋季征兵活动,15名大学生奔赴军营,兵役登记率及大专以上学历征集比例均达到了100%。2023年度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信息维护1368人次,发放退役军人(三属)优待证1257张,完成全镇226名重点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工作。春节期间,走访慰问重点优待对象364人,发放慰问信1400余份。建军节期间,对重点优待对象、现役军人家属,“两参”人员发放“八一慰问金”362人。

3.抓牢基础农业

一产固投方面:2023年第一产业固定投资截至目前入统7个项目,共计入统6179万元,完成投资总额4529万元,预计年底将完成投资5846万元。农产品种植方面:2023年我镇累计种植粮食面积37159.1亩,其中小麦2469.5亩、玉米31447.8亩、谷子211.7亩、高粱1239.8亩、大豆(含复播)1766.7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88.9亩,其中油料作物1021.6亩、中草药材335.7亩、蔬菜及食用菌1592.5亩、瓜果类111.7亩。

4.抓严安全生产

镇安监站本年度集中活动10余次,今年共出动检查52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8家,其中,65家存在隐患,共发现一般隐患96条,无重大事故隐患。

5.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今年以来,我镇聚焦村集体经济“巩固10万+,6成突破30万”的目标,依托农业生产托管、玉米制种、资产租赁、土地发包、乡村振兴项目等方式,多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我镇34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9个村(社区)达到30万元以上,下村、乔家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一番。

(二)特色专业镇、六大产业链推进落实情况、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巩固衔接完成情况

1.做强专业镇,打造“新动能”。今年以来,我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为龙头,以乔老憨家纺棉织品有限公司为“链主”,积极创建非遗制作专业镇。一是打造载体,带动就业。投资300万实施“黎侯虎”布制品特色产业帮扶基地项目,扶持成立黎城黎侯有礼非遗制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扩大黎侯虎系列产品加工规模,在全镇发展了北桂花村“老虎鼻子、耳朵”缝制、赵家山“老虎尾巴、眼睛”缝制、晋福村“老虎花纹、身子”缝制等N个专业村建设,带动就业60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二是跨界联合,创新产品。与山西工商学院签订非遗黎侯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设计研究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探索非遗制作创新设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腾讯山西分公司达成合作,结合年货节、双十一等大型节会活动,实现了线上销售渠道全面发展。三是依托平台,强化宣传。积极参加北京、太原、长治等地产品推介会,通过第十八届世界文化节、北京石景山区对口黎城交流会、大同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平台,推介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此外,我镇成功举办黎侯镇首届芍药花文化节,将休闲旅游与非遗文化紧密结合,展示黎侯虎、浊漳河小米醋、黎城戏曲浮雕、黎城开花馍、申氏熟地、黎城剪纸等非遗产品,营造了农文旅共生发展的和谐态势。

2.打造产业链,奏响“共富曲”

今年,我镇围绕县委“六大产业链”,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聚力打造大豆加工全产业链,做优、做活、做大豆腐产业。扶持成立了黎城县好豆好水食品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链主’打造大豆加工全产业链,推动其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目前已形成“豆腐制作—豆皮、豆干、豆腐串食用品—卤豆干、卤豆串即食休闲食品”产业链,销售市场覆盖潞城、武乡、涉县、西安等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年人均增收2万元。

3.抓实巩固衔接,答好“必答题”

防返贫动态监测方面。认真落实支部书记遍访,科级干部月访,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周访,通过走访及时发现易返贫致贫户。本年度累计开展了三次集中排查活动,新识别36户85人。

政策落实方面。全镇脱贫户465户980人,监测户61户129人,医保参保率100%。开发镇级公益性岗位10人(每人每月900元)、村级公益岗位107人(每人每月300元)、公益林管护3人、光伏公益岗25人。雨露计划25人,每人每年3000元。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175人,18.97万元;稳岗补贴发放136人,16.32万元;就业奖补发放136人,68000元。

项目建设方面。我镇本年度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发展项目27个,其中产业项目16个。2023年,依托全镇产业项目,开发就业岗位53个,帮助12名脱贫人口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1600余元。

环境整治方面。2023年,我镇聚焦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等“面子”工程持续开展大集中、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本年度累计拆除残垣断壁整治169处,清理农户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1908处,腾出公共空间17302平方米,绿化面积2032亩,清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1913吨。同时,硬化主街道20089米,巷道、支路14095米,整治户外广告618处,梳理电线31757米,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三)各类检查指出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省考、第三方预评估、市业务指导、市电话抽查、县督导检查等上级反馈巩固衔接问题共89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亮点工作开展情况

1.2023年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及前两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复核结果》,我镇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是全市唯一一个入选的乡镇。

2.2023年6月20日,市委书记陈耳东在我镇乔老憨家纺棉制品有限公司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3.2023年7月31日,副省长汤志平在我镇陈村实地察看地质灾害隐患安置点防治措施落实、群众搬迁安置、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

4.2023年我镇积极助力国家玉米制种大县建设,在上村、下村、上桂花、下桂花4村,统筹制种2200余亩,打造“双片双千”规模化制种示范区。9月19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文志到我镇上桂花村参观玉米制种基地。

5.2023年9月25日,我镇宏泰电气产业服务双创园代表全县接受市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督导。

6.2023年5月12日,我镇成功举办“赏芍药花海绘振兴画卷——黎侯镇首届芍药花文化节”。

7.2023年9月23日,我镇34村(社区)相继举办“2023年孝老敬亲文化节”,进一步丰富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敬老爱老”之风。

8.本年度被长治日报、上党晚报、山西干部报、山西农民报、山西人大、山西新闻网、支部建设、人民论坛网等市级以上媒体报道推广的典型经验80余篇。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镇尽管在经济发展,环境整治、社会维稳、乡村振兴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对照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工作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招商引资主动出击力度不够;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不宽;社会治理尚需优化。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党建引领、队伍建设齐头并进。善始善终慎终如始,打好主题教育“收官战”。主题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积极打造“学习型”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结合实际,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实干为民上求实效,把理论学习切实转化成为民解难的动能,切实提升主题教育“含金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好主题教育“收官之战”。从严从实从深从细,锤炼乡村振兴“主力军”。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一是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压实党组织书记责任、强化党组织书记培训、严格党组织书记管理、注重党组织书记激励,确保党组织书记有担当有作为。二是强化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积极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在育、帮、管、用四方面下功夫,抓实抓细培养管理举措,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三资管理等吃劲岗位实地锻炼,并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进行全程纪实,努力提高其抓落实、攻难题、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乡村振兴队伍。

(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双轮驱动。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本地营商环境,积极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项目落地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态度,保证项目在签约落地和建设运营过程中顺利进行。2024年预计实施项目38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

(三)民生保障、平安建设并驾齐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做好“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工作。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及时进行城乡低保户、特困供养户等群体动态调整,为一老一小、残疾人等提供救助保障,切实强化财政兜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大日间照料中心投入力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全力保障安全稳定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每月专题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社区矫正、反邪教等工作,进一步为我镇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