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计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1-12-24
发文机关东阳关镇人民政府 主题词
标题东阳关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1-12-24

东阳关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今年以来,东阳关镇深入贯彻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在“四新”发展战略、“一主一副六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下,围绕“三定三评三争”工作要求和“五化”工作法,抢抓机遇、乘势作为,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长治市乡镇“三农”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办法(试行)》要求,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聚焦“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硬任务,全力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我镇“三农”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全市排名52其中今年种植谷子1187.5亩,高粱1683.8亩,大豆549.69亩,薯类498.5亩,发展中药材种植(主要种植柴胡、连翘)650亩,完成5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入库;验收2020年改厕项目538座,并完成资料核对及归档;完成全镇30村4986户33850.47亩耕地地力补贴线上线下工作完成5009户37992.872亩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核对发放完成33000亩玉米高质高效秸秆还田验收及补贴发放工作;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70余人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我镇按照构建“一主一副六特色”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求,统筹做好“宜居”和“宜业”两篇文章,提出了打造“一提两廊三区”农业古镇的思路目标。

1.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干事创业合力。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新一届镇村班子领头雁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我镇圆满完成全镇21个行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意向竞选人全部一次当选。35岁以下村“两委”主干3人;两委主干大专及上学历8人;两委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31人,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  我镇将以开展干部储备试点为契机,不断探索建立选拔、培训、管理和使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机制,进一步充实村干部队伍力量,多措并举建强农村干部队伍,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才保障。

2.坚持学用相长,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镇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落脚点,以“四个三”为抓手,学史明理突出广度、深度、高度“三度”;学史崇德做到入脑、入心、入行“三入”;学史力行到群众心里、到群众身边、到工作一线做到“三到”全镇25个党支部752名党员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共落办实事287件。

3.坚持民生为本,一体完善基础设施。正视全镇村容村貌破旧、垃圾处理滞后、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的现状,坚持“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机构来做”的原则,积极引入山西建投城市运营集团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建设。目前,我镇结合实际,以东阳关村为案例,由省规划设计院草拟了东阳关镇近期发展建设方案,计划引入“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监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全托管、半托管或自我管理”的运作模式,逐步将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解决镇级财力不足、业务不精、管理不善的现实问题,整体提升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4.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两条特色廊道。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六乱”整治,久久为功实施园林绿化,今年投资120余万元在309国道枣镇村至火巷道段栽植槐树柳树1200棵,连翘4万棵,海棠树50棵,木槿80棵投入80余万元对沿线破旧房屋开展集中整治,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309国道生态廊道,同时依托新旧两条国道交通优势,筹建物流合作社带动沿线村增收;依托百万旱鸭全产业链项目、响堂洼合作社、金崖山家庭农场、养羊养驴及连翘种植等项目,结合农村自然风貌、资源禀赋,打造东黄须至前贾岭、秋树垣沿线特色农业产业廊道。

5.坚持特色引领,打造三大农业区域。发挥长宁、辛村、火巷道等村近300亩耕地开阔平整的优势,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5235亩,鼓励农业合作社连体托管,整合全镇近400台农机具资源,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绿色高质高效农业,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打造粮食主产区;加快推动百万旱鸭全产业链项目投产达效,采取农户自养、农户代养、集体托管等模式,强化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打造特色养殖区;利用东山沟和龙王庙片山大坡广的特点,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发展柿子、连翘、黑枣等特色种植,引入深加工技术,打造农产品优势区。

6.坚持外防输入,全力守好“东大门”。今年以来河北多地发生疫情病例,我镇承担省界出入口防疫卡口工作,为守护好山西东大门,遏制疫情蔓延,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加固防控薄弱环节,全力细化防控方案、措施,宣传排查常态化,充分发挥综治员、网格长(员)、户长、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将防控常态化措施落到实处,未发生一例输入疫情病例。

7.坚持民生为本,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瞄准“三类”重点对象,重点关注新增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住院自费超过2万元等特殊群体家庭,进行动态排查,完成2021年度8次防返贫动态监测调整工作,未发生返贫风险;开展“六乱”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生活生产方式,建立巩固“六乱”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组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入户宣传《稳定脱贫人口不再享受资助参保政策的告知书》及其他相关政策;面对全镇农房普遍老化破旧现状,积极应对50年来最强降水,妥善安置群众,未发生一例人员伤亡,灾后重建24户唯一住房户建设平稳有序,预计12月15日全部封顶;对三街至前峧段的1300米供水管道进行更换,解决周边群众饮水困难。

8.坚持产业带动,全力服务项目建设。2021年共实施项目5个,分别为:

(1)黎城晋和新型建材项目,总投资4300万,占地面积8.37亩,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机制砂生产车间及混凝土生产线2条、机制砂生产线1条,主要生产草坪砖、步道砖、路沿石、护坡砖等,项目储料及生产区域实现全封闭,并配置相关降尘除尘设备,实现达标排放。目前,由县自然资源局向市局出具《批次建设用地的请示》和“一书三方案”。

(2)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位于东黄须村响堂洼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万元,冷库容量6000立方,计划今年12月5日开工,12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3)旱地小麦食品加工项目,投资1200万元,占地5000余平方米,建设集旱地小麦面食生产、小杂粮加工、职业农民培训、农耕文化教育、冷链运输等为一体,具有黎城特色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目前正在进行整体规划,开花馍单品已开始生产。

(4)香炉峧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涉及21户,每户8.4万元,项目总投资约176.4万元,目前正在选址勘界。

(5)高石河肉驴养殖项目,投资87万元,占地5000平方米,圈舍500平方米,存栏肉驴50余头,目前已投入生产。

9.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依据县网格管理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镇情、村情,以3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将年轻、热心、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定人定岗,确保网格有人管、工作有人干。截至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共划分了26个网格,确定网格长21名,网格员26名,筑牢网格化管理服务基础。加大“三零”单位创建、防范非法集资、禁毒禁赌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升综治相关知识、重点工作的知晓度,提高群众参与各项活动的参与度;排查摸底,对所负责的网格中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涉军人员、邪教人员、不良少年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摸排,做到心中有数。经排查,全镇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6名、吸毒人员58名、刑满释放人员35名、社区服刑人员11名、涉军人员391名(其中生活困难退伍军人16名)、不良少年0名,全部登记在册。发放《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手册》2700册、《致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6900份已全部发放到村到户;签订《自觉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承诺书》13670份。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镇整体环境面貌短板突出,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是项目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带动能力不强,需要树立大干快上抓项目的意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2022年工作计划及项目谋划

我镇将抢抓我县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发展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三农”产业扶持政策,努力打造黎城东部的现代化农业特色古镇,以农业的稳定增产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重点工作谋划方面

1.加强基层党建,以人才储备库试点为契机,积极吸引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后备党员干部,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2.围绕“四新”战略目标,挖掘古镇文化,持续开展园林绿化,聚焦“一主一副六特色”,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抓紧抓实百万旱鸭龙头企业带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

3.聚焦聚力改善民生,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返贫;着眼基础设施短板,实施灾后恢复、污水管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4.对照《长治市乡镇“三农”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质高效农业,发展特色养殖业。

5.稳步推进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充分发挥“访解团”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健全推进“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大“九类重点”人群管控,推进“平安阳关”建设。

6.对标一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探索适合我镇农业发展的道路,开展调产工作,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二)项目谋划方面

2022年,东阳关镇共谋划项目8个,分别为:

1.东阳关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与山西建投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监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拟投资650万,主要包括309国道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东阳关村主街改造工程、环卫整治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明显改善东阳关村及309沿线整体环境面貌。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编制。

2.泰恒菌业种植项目,位于东黄须村,拟投资600万元,新建100KW的配电室、50kg烘干设备、500㎡生产车间及170㎡冷库,扩建羊肚菌及香菇大棚30座15000㎡,交替种植反季蔬菜,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

3.辛村旱鸭养殖项目,拟由辛村村集体投资550万,在百万旱鸭项目北侧新建2座标准化旱鸭养殖大棚,占地约1.5万平方米,由连牧业统一标准承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托管经营,年可盈利约20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和增加村集体收入。

4.龙王庙柿子深加工项目,拟投资1000万元,龙王庙村新建厂房1座,引进完整生产链1条,对柿子进行深加工,开发柿子醋饮料、柿饼、黑枣等产品,提高柿子的产品附加值。

5.高石河肉驴养殖扩建项目,拟投资500万元,在原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扩建养殖棚300平方米,新增存栏肉驴50头,实现肉驴规模化养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黎城昌通种养项目,位于枣畔村,拟投资1000万元,新建300平方米大棚一座、200平方米养殖栏一处、堆放草料场地1500平方米、食槽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存栏黑山羊150头左右。

7.矿泉水生产线项目,位于东黄须村,项目占地6000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厂房、办公室投资约130余万元,全自动净水设备约100余万元,附件设备10余万元。投产后,年产550万瓶瓶装(500ml) 矿泉水和250万桶桶装(18.9L )矿泉水。目前,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

8.东黄须村古街改造项目,以重点帮扶村为契机,投资300万元,挖掘东黄须村须水古街古景和文化特色,规划改造面积约4万平方米,对沿街立面恢复原貌整治,打造景观小品,修建农具展厅,传播农耕文化。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拼搏赶超、争当标杆,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为建设文明富裕美丽幸福黎城贡献阳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