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16246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03-26 |
发文机关:东阳关镇人民政府 | 主题词: |
标题:黎城县东阳关镇聚龙村:趁“枣”致富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4-03-26 |
春风劲吹满目新,乡村振兴正当时。在黎城县东阳关镇聚龙村的一处处山峁上,村民们正忙碌着栽种酸枣树苗,展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聚龙村地处山区,地势广阔,拥有丰富的林木自然资源。今年,我们计划借着“千万工程”成功经验的东风,充分盘活这些资源,精准运用好有效衔接资金,为我村村民创造更多的收益,这也是我们今年包村工作的重点方向。”聚龙村包村说道。
“酸枣市场需求旺盛,但主要来源靠野生酸枣。因野生酸枣生长条件差,采收难度大,再加上粗放不管,病虫害多,导致产量不高。我村山大坡广,采用人工栽培酸枣,是因地制宜的变通,也是激活酸枣产业的一种有效途径。”
“酸枣,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青睐;特别是酸枣仁,药用价值极高,有镇定安神等功效,市场价格高昂,目前每斤可卖到5元至10元。尤为重要的是,即使成熟季遇上连阴雨天气也不会对酸枣的生长及采收带来影响,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酸枣的销路问题,所以我们预计集中连片打造200亩酸枣示范基地,现在咱们村村民也是干得热火朝天啊。”聚龙村支部书记秦晓军骄傲地说道。
“‘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是明朝诗人刘基对酸枣景色的生动描写,亦预示了聚龙村酸枣产业的蓬勃发展。东阳关镇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助力更多村落如聚龙村般焕发新生,依据“向山、向水、向田、向自然之美寻求产业发展”的战略思维,塑造一村一特色的格局,实现村村有产业的目标。以东阳关镇长垣村羊肚菌、枣畔村肉牛场、聚龙村酸枣等为范例,打造东阳关镇特色农业的一张又一张的‘靓丽名片’。”东阳关镇党委书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