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3-50943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3-10-14 |
发文机关:东阳关镇人民政府 | 主题词: |
标题:东阳关镇基层人大: 发挥桥梁作用,依法履职尽责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3-10-14 |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具体体现,也是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载体。东阳关镇人大主席团不断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民主立法,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
一、基本情况
东阳关镇位于县城东部10公里处,有山西东大门之称。东邻河北省涉县,西连洪井乡,南毗黎侯镇,北接西井镇。全镇面积147.1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840户16921人,选民13125人。
二、立法联系点工作情况
长治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东阳关镇为长治市地方立法联系点以来,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
一是“有板有眼”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促进立法基础牢固。紧紧围绕“建设有主题、运行有制度、活动有特色、百姓有参与、效果有保障”五个方面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性建设。明确组织机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经费保障,从参与立法活动机制上规范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立法信息员队伍、立法信息采集点等,进一步明确设点目的,充分发挥联系点在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全过程参与立法及其相关活动的作用。
二是“有形有效”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促进立法考量紧贴民生需求。紧紧围绕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的国家立法“直通车”作用,明确立法工作计划,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做好法律草案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工作,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意见建议。确定为立法联系点以来,先后完成《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长治市电动车管理条例》、《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长治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长治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等条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几年来,开展6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整理上报意见建议120余条,有效发挥了立法联系点的桥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有章有法”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促进立法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紧紧围绕“赋能增效,融会贯通”两个方面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性建设。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和宣传普法延伸,向开展政府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拓展。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整合,提炼精华,通过专业人员将其转换成法律语言,提高表达准确性,切实提升立法建议的精准度,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三、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基本情况
2021年,县镇人大换届后,编入东阳关镇代表联络站的各级人大代表共有68名,根据人大代表的分布及片区划分情况,在镇政府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点3个,分别是东阳关村人大代表联络点、长宁村人大代表联络点、聚龙村人大代表联络点。
镇人大主席团坚持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推进代表联络站点建设作为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抓手,搭建代表与人民群众有序有效联系的平台载体,坚持抓重点、议大事、顾大局,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不断发挥代表在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点做法:
一是结合实际开展考核,加强代表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东阳关镇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的规定,参照县人大代表积分管理办法,结合东阳关镇实际,制定了《东阳关镇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采取代表自评和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积分情况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类,将积分作为优秀代表评选和连任代表推荐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人大代表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和考核,让东阳关镇人大代表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更加积极地履职,极大地提高了人大代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是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东阳关镇东阳关村人大代表联络点坚持组织活动常态化,通过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助力东阳关镇枣畔村肉牛养殖项目建设落地、提质增效,为构建并不断完善农村现代化养殖经营模式提供有力保障。县人大代表王建军将此联络点作为交流平台,履行代言人职责,牢牢抓住契机,不断听取基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将肉牛养殖作为推动枣畔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着力引领群众在致富路上稳步前行。
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东阳关镇推出了“三支队伍”(中间人、娘家人、明白人)化解纠纷新模式,通过建立“中间人”队伍,筛选3名有威望的镇人大代表如张军良等,解决村干部和老百姓矛盾激化的纠纷;通过建立女性人大代表如连苏英等组成的“娘家人”队伍,以妇联为依托,解决婆媳关系、邻里纠纷等家庭内部矛盾;通过筛选具备专业素养的镇人大代表如郭俊娥等组成的“明白人”队伍,与镇各站所专业人员联动,解决村干部向群众解释不清政策引发的矛盾,解答群众关于农村住房建设、医保缴纳等各类政策性问题,有效弥补村干部在法律知识掌握上的短板弱项。
东阳关镇基层人大将继续依法履职尽责,为行稳致远“把舵”,为地方善治“奠基”,为中心大局“拓路”,为顺应民意“发力”,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人大履职“小切口”,为建设美好阳关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