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黎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日常动态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35367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3-07-03
发文机关东阳关镇人民政府 主题词
标题东阳关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传承提升乡村文化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3-07-03

东阳关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传承提升乡村文化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作为东阳关镇狄子峪村重点打造的百姓大舞台,把戏曲请进来,村民邀上台,让村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广场。动感的音乐唱出美好生活,欢快的舞步点赞时代发展;群众文化呈现的不仅有艺术的表演,也有广大村民的自我展示,为乡村振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狄子峪村作为红色影视文化基地,是大型抗战电视连续剧《河山》、《太行之脊》的取景地。狄子峪村文化大舞台承载着一代人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历经沧桑的大戏台如美人迟暮,逐渐衰败,屋顶、门窗等部分建筑破损严重,四月中旬,狄子峪两委干部就下定决心舞台翻新修缮

那是乡村灿烂的童年梦,是党建引领对乡村发展的见证

东阳关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成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严格落实党支部主体责任,以抓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把党建元素融入乡村建设的每一个节点。“这个戏台啊,自打我记事起就在了,我爹妈经常带我来看戏,那时候村子里人多啊,看戏的人乌央乌央的。”82岁的张奶奶介绍说。乡村大舞台是狄子峪村漫长岁月的见证者。狄子峪村党支部书记李亚明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村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凭着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修缮文化大舞台,完善村庄文化基础设施,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主创业,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带领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那是游子浓浓的思乡梦,是干部担当对乡村记忆的守候

狄子峪村修缮乡村大舞台总投资6万余元,工期3个月,分管副镇长王慧林与村党支部书记李亚明紧盯施工现场,全面排查风险,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这架山好像狮子滚绣球,那道岭丹凤朝阳两翅扇……当豫剧《朝阳沟》的经典唱段在乡村舞台上回响时,台下已经坐满了从附近村前来看戏的村民,周边是卖气球的、雪糕的小贩,好不热闹。在外务工的王大哥说:“我曾多少次梦见过这样的场景,醒来感触万千,我感觉那是故乡在召唤。东阳关镇积极支持和鼓励我们这些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创业,年底我就想回去啊,特别是我听支书宣传的,现在有针对我们这种家庭像小额信贷等等的好政策,我想回乡创业,也要发扬群众敢首创的精神,把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好好利用起来,振兴家乡。”

那是百姓七彩的中国梦,是群众参与对乡村振兴的畅想

“大舞台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素质,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顺、乡风文明。”村民黄大姐说,一个个土节目演出了“草根”香。如今的狄子峪村节节有演出、年年有盛会、人人可以当主角,参与其中、快乐无穷。狄子峪村党支部书记李亚明说:“乡村大舞台已经修缮完成,接下来我想让它真正为百姓搭舞台,让群众唱主角,用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大家文化生活。我们狄子峪村以后继续会向上级请示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通过身边人演身边事,演员演得带劲、观众看得起劲;鼓起村民的精气神,带动本村桑葚、柿子、花椒、核桃等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一处文化广场,一个乡村舞台,打开一片生活天地,搭起一个精神平台,成了村民共同的乐园,更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东阳关镇文化站负责人李喜军说,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树立自信,在田间地头唱起来,在村里村外舞起来,乡村文化就能实实在在焕发活力,老百姓就能从文化中、精神上感到快乐和富足,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积极发扬“四敢”精神,从上到下凝聚合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